斋居值仲秋,方坛临次祭。
阊阖秩金𩏶,丰歉筹农计。
西成定大局,二釜犹中岁。
春旱夏继涝,此穫实意外。
宵旰慰悯忧,惭徨感明赐。
瑞玉将报贶,灵鼓方调气。
今秋已云徂,来年愿如意。
斋居
作者:张耒
斋居值仲秋,方坛临次祭。
阊阖秩金𩏶,丰歉筹农计。
西成定大局,二釜犹中岁。
春旱夏继涝,此穫实意外。
宵旰慰悯忧,惭徨感明赐。
瑞玉将报贶,灵鼓方调气。
今秋已云徂,来年愿如意。
【注释】:
- 斋居:指居住在官舍里。
- 值:碰上;遇到。
- 方坛:即方形的祭坛,是古人祭祀时用来举行仪式的地方。
- 阊阖(chānghé):古代神话传说中天帝所乘之车,也用以泛指帝王的车驾。
- 秩:通“食”,进献。
- 二釜:指两升米,一釜等于六斗,二釜等于十八斗,是古代的容量单位。
- 西成:秋天的收成,这里指秋季的农作物收获。
- 定大局:决定一年的收成和农业生产的大方向。
- 大计:大的谋划、计划。
- 中岁:中间一年,一般指丰收之年。
- 春旱夏涝:春天干旱,夏季多雨。
- 稔(rěn):庄稼成熟的意思。
- 报贶(kuàng):报答恩惠。
- 灵鼓:古乐之一,用打击乐器击鼓以调节天地间的阴阳之气。
- 今秋:这个秋天。
- 徂(cú):往。
- 来年:未来一年。
- 如意:如愿,心想事成。
【赏析】:
这首诗是张耒在斋居期间写的一首五言古诗,描绘了他对农业丰收的祈愿以及对自然灾害的忧虑。
第一句“斋居值仲秋”,表达了诗人在秋天这个季节里居住的情况。“值”在这里表示“碰上”或者是“遇到”。
第二句“方坛临次祭”,描述了他在斋居时,经常到方坛去进行祭祀活动。“次祭”通常指的是在重要的节日或者特定的日期进行的祭祀仪式。
第三句“阊阖秩金𩏶”,“阊阖”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神名,代表着天帝的车辆,而这里的“秩金𩏶”则可能是指进献的食物或者物品,与祭祀仪式有关。
接下来的两句“丰歉筹农计”,则转入了农业生产的主题。“丰歉”指的是粮食的丰收或歉收,而“筹农计”则是指农民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灾害而提前做好的各种准备和计划。
第五句“西成定大局”,提到了秋季的农作物已经获得了丰收,这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个好消息。“定大局”则可能是指这一年的农业生产情况已经确定下来,可以开始规划来年的收成了。
第六、七、八句“二釜犹中岁,春旱夏继涝”,则是对前文提到的农业生产状况的具体描述。这里的“二釜”可能是指两升米,代表了粮食产量的规模;而“中岁”则表明这已经是丰收的一年。不过,随后又提到“春旱夏涝”,暗示了接下来可能会有连续的不利天气影响农业生产,导致收成不稳定。
最后三句“宵旰慰悯忧,惭徨感明赐”,反映了诗人对于这种自然现象带来的困扰感到焦虑和不安。而“惭徨”则形容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不确定感。同时,他也会感激上天赐予的恩惠和庇护,使得自己能够度过难关。
第九、十、十一、十二四句“瑞玉将报贶,灵鼓方调气”,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他认为自己的努力和祈祷会得到回报,就像有吉祥的事物会降临一样。同时,他还希望自己能够通过祈祷神灵的力量来调整天地之间的阴阳之气,从而带来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农业生产的关心以及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和忧虑。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美好期待和对未来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