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晴才六日,愁霖复连朝。
忆昨从香山,夹路看良苗。
便雨未为害,况复滋新荞。
云何肠展转,不解予烦焦。
所虑在永定,漫堤筑未牢。
此时不放晴,盛涨何时消。
哀哉固邑民,风雨所漂摇。
赈恤诏屡颁,补救心频劳。
万户苟失安,九重岂足骄。
晚来西北风,浮云碎欲飘。
檐喜乾鹊鸣,池敛官蛙嚣。
宜旸愿及时,南望心神翘。
注释:
- 喜晴才六日,愁霖复连朝。
- 喜(希望)晴(晴朗)才6日,愁(悲伤)霖(连绵不断的雨)又接连了10天。
- 忆昨从香山,夹路看良苗。
- 回忆过去曾跟随皇帝到香山,沿途观看庄稼生长得很好。
- 便(即使)雨未为害,况复滋新荞。
- 即便(如果)雨水没有造成灾害,更何况还能滋润新的荞麦呢?
- 云何肠展转,不解予烦焦。
- 我的心里怎么如此焦虑,不能解除我的烦躁和担忧呢?
- 所虑在永定,漫堤筑未牢。
- 我担心的是在永定河上,堤坝没有修建好。
- 此时不放晴,盛涨何时消。
- 如果现在不降雨,那么洪水将会一直涨下去什么时候才能消退呢?
- 哀哉固邑民,风雨所漂摇。
- 真是可怜那些居住在这里的百姓啊,他们被风雨所困扰,生活不稳定。
- 赈恤诏屡颁,补救心频劳。
- 政府已经多次发布赈济和救济的命令,但是救灾人员还是频繁地忙碌着。
- 万户苟失安,九重岂足骄。
- 如果有一万户人家失掉安稳的生活,那么皇帝又怎么能够骄傲自满呢?
- 晚来西北风,浮云碎欲飘。
- 傍晚的时候刮起了西北风,云朵破碎如同要飘落下来。
- 檐喜乾鹊鸣,池敛官蛙嚣。
- 屋檐下喜鹊的叫声清脆悦耳,池塘里官蛙的叫声热闹非凡。
- 宜旸愿及时,南望心神翘。
- 我希望能够早日放晴,向南望去心情就会轻松愉快。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困苦和国家的动荡不安。全诗通过描绘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感受,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心。
诗的开头两句“喜晴才六日,愁霖复连朝”描绘了诗人对晴朗天气的渴望和对连绵大雨的担忧。接着,诗人回忆起从前跟随皇帝游览香山,沿途观赏良田美景的情景。然而,尽管天气有所好转,但接下来的诗句“便雨未为害,况复滋新荞”却表明即使是短暂的小雨也带来了不便,更不用说更严重的灾害了。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焦虑和担忧:“云何肠展转,不解予烦焦。”他问自己为何会如此焦虑和烦恼,无法得到解脱。这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忧之情。
诗的中间部分通过描述政府发布救济命令和救灾人员的辛劳,展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的同情:“万户苟失安,九重岂足骄。”他认为即使有一万户人家失掉安稳的生活,皇帝也不应该感到骄傲自满。
诗的最后一句“宜旸愿及时,南望心神翘”,表达了诗人对晴朗天气的期待和向往。他希望太阳能够尽快驱散乌云,带来温暖和阳光。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关注。通过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和思考,诗人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忧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