迩日望雨意颇浓,较量不与常年同。
常年自冬逮春夏,不雪不雨愁蕴隆。
去冬三白泽早被,春霖优渥亦屡逢。
比来日日霏细点,每当欲沛驱以风。
譬诸未得奚患失,于将得者患乃丛。
揆之人情率如是,我忧亦在人情中。
岂我春月太适意,或示之戒令忡忡。
我则宜矣民何辜,饼香近口夺腹充。
东郊十日纵可待,南薰五弦望莫穷。
【解析】
本篇是一首咏叹春天的诗。首联“迩日望雨意颇浓,较量不与常年同”,写的是作者在近几天里盼着春雨,而今年的春雨却与众不同。诗人通过比较,突出了今年春雨的异常。颔联“常年自冬逮春夏,不雪不雨愁蕴隆”写的是往年冬天到夏天之间很少有雨,因此人们常常盼望下雨;然而今年却不同,不仅没有下雨,而且天气十分阴沉,所以人们感到愁苦。颈联“去冬三白泽早被,春霖优渥亦屡逢”写的是去年冬天的时候曾经下过几场春雨,虽然不是连绵不断的春雨,但也是春雨中的佼佼者,因而也让人感到欣慰。尾联“譬诸未得奚患失,于将得者患乃丛”,“譬诸”意为比之于、比方,“奚患失”意为何需担心失去,“患乃丛”意为忧虑很多,此处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如果一个人没有收获,则不必为失去任何东西而忧虑;相反,当一个人即将得到什么时,就会有很多的担忧和顾虑。诗人认为:人的忧乐都是人之常情,因此不必过于忧虑。最后两句“我则宜矣民何辜,饼香近口夺腹充”,意思是说:只要自己过得快乐就好,老百姓也不会受到什么损失。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对老百姓的关怀。
诗歌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普通农家人期盼春雨的心境。全诗共七句四十个字,分为四组。前三组分别写春前、春中、春后的情景。第四组则写自己的感受和希望。
第一组“迩日望雨意颇浓”,写的是作者在近几天里盼着春雨,而今年的春雨却与众不同。从表面上看,这是写天气,实际上却是借天气来抒情。诗人通过比较,突出了今年春雨的异常。因为往年冬天到夏天之间很少有雨,因此人们常常盼望下雨;然而今年却不同,不仅没有下雨,而且天气十分阴沉,所以人们感到愁苦。
第二组“常年自冬逮春夏”,写的是往年冬天到夏天之间很少有雨,因此人们常常盼望下雨;然而今年却不同,不仅没有下雨,而且天气异常阴沉。这里用了两个动词“自”和“逮”。“自”,表示范围;“逮”,表示时间。诗人用这两个词强调了往年和今年的天气反差之大,从而突出了今年春雨的异常。
第三组“去冬三白泽早被”,写的是去年冬天的时候曾经下过几场春雨,虽然不是连绵不断的春雨,但也是春雨中的佼佼者,因而也让人感到欣慰。
第四组“譬诸未得奚患失,于将得者患乃丛”,用的是比喻的手法说明如果一个人没有收获,则不必为失去任何东西而忧虑;相反,当一个人即将得到什么时,就会有很多的担忧和顾虑。诗人认为:人的忧乐都是人之常情,因此不必过于忧虑。
最后两句“我则宜矣民何辜,饼香近口夺腹充”,说的是:只要自己过得快乐就好,老百姓也不会受到什么损失。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对老百姓的关怀。
这首诗以咏春为主题,表达了农民对春雨的喜悦和期待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心。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
【答案】
迩日望雨意颇浓,较量不与常年同。
常年自冬逮春夏,不雪不雨愁蕴隆。
去冬三白泽早被,春霖优渥亦屡逢。
比来日日霏细点,每当欲沛驱以风。
譬诸未得奚患失,于将得者患乃丛。
揆之人情率如是,我忧亦在人情中。
岂我春月太适意,或示之戒令忡忡。
我则宜矣民何辜,饼香近口夺腹充。
东郊十日纵可待,南薰五弦望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