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读濂溪书,每爱爱莲趣。
是地名莲池,孰不生景慕。
忆我丙寅秋,曾一至其处。
今岁西巡归,保阳驻行辂。
乘间复来游,散洒怡神虑。
遥帷搴纵览,棐几凭搜句。
置之若澄图,曲折高下布。
浮屠亦传斯,极乐可证悟。
儒墨岂同道,吾兹故不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主要诗句,结合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概括答案。
题干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思想情感的基本能力。考生作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紧扣要求,不偏题;②要点全面,不遗漏;③句与句之间要连贯紧凑不零散,要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具体分析如下:
“昔读濂溪书,每爱爱莲趣”:过去曾阅读过《周濂溪先生文集》,喜欢其中的爱莲之趣。
“是地名莲池,孰不生景慕”:此地名为莲池,谁不想一睹莲池的风采呢?莲池在江西省南昌县,因盛产莲藕而得名。
“忆我丙寅秋,曾一至其处”:回忆我丙寅年秋天,曾来到此地。丙寅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
“今岁西巡归,保阳驻行辂”:今年秋季皇帝巡视归来,在保定府驻扎行宫。保定府即今河北省保定市,当时称行辕。
“乘间复来游,散洒怡神虑”:趁空闲又来这里游玩,散漫的心情也舒畅了。
“遥帷搴纵览,棐几凭搜句”:远望帷帐敞开着任自己纵目四顾,倚靠在书桌上推敲诗句。这两句写游览时所见所感,突出了诗人游览时的悠闲心情。
“置之若澄图,曲折高下布”:把这幅画放在书房里当作澄碧如水的画卷来观赏,画面上山水树木都布置得错落有致。
“浮屠亦传斯,极乐可证悟”:佛教徒也传说这里有净土宗的圣地,极乐世界是可以得到证明的。
“儒墨岂同道,吾兹故不赋”:儒家学者墨家学者难道是同一个道理吗?我今天之所以不赋诗,就是因为这个道理。
【答案】
【参考译文】
从前读过《周濂溪公集》,喜爱其中的爱莲之趣。这里是地名莲池,没有不向往的。
回忆我丙寅年秋天,曾到过此地。今年秋季皇帝巡视归来,在保定府驻扎行宫。
趁空闲又来这里游玩,散漫的心情也舒畅了。远远地拉开帷帐敞开着任自己纵目四顾,倚靠在书桌上推敲诗句。
将这幅画放在书房里当作澄碧如水的画卷来观赏,画面上山水树木都布置得错落有致。
佛寺也在画中,佛教徒也传说这里有净土宗的圣地,极乐世界是可以得到证明的。
儒家学者墨家学者难道是同一个道理吗?我今天之所以不赋诗,就是因为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