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方非豫游,谩咏南山杞。
阜平真阜平,依崖筑城址。
户口间富贫,风俗杂儒俚。
举趾四之日,春田已新耔。
远派引北流,开渠灌山水。
夹道纷老幼,翠华瞻莅止。
忆我前度来,拂面秋风起。
敬仰圣人踪,深恩匝闾里。
切已勉继绳,瞻前尽善美。
屡丰实幸际,小康讵宜喜。
百雉不改邑,五剧纷填市。
申命良有司,予民善为理。

阜平县再依皇祖原韵

巡方非豫游,谩咏南山杞。

阜平真阜平,依崖筑城址。

户口间富贫,风俗杂儒俚。

举趾四之日,春田已新耔。

远派引北流,开渠灌山水。

夹道纷老幼,翠华瞻莅止。

忆我前度来,拂面秋风起。

敬仰圣人踪,深恩匝闾里。

切已勉继绳,瞻前尽善美。

屡丰实幸际,小康讵宜喜。

百雉不改邑,五剧纷填市。

申命良有司,予民善为理。

注释: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阜平县的诗。首句“巡方非豫游”意为巡视地方不是游玩;次句“谩咏南山杞”意为随意吟咏南山的枸杞;第三句“阜平真阜平”,指的是阜平县;第四句“依崖筑城址”描述了城墙依山而建的情况;第五句“户口间富贫,风俗杂儒俚”描绘了该地人口众多且贫富不均、风俗多样且混杂的特点;第六句“举趾四之日,春田已新耔”描绘的是春天时,农民们开始耕作的情景;第七句“远派引北流,开渠灌山水”描述了从北方引来的水流通过开凿的渠道灌溉了山上的农田;第八句“夹道纷老幼,翠华瞻莅止”描绘了道路上人们来往匆匆,皇帝的仪仗队伍经过的景象;第九句“忆我前度来,拂面秋风起”回忆了过去的经历,秋风带来了凉爽的感觉;第十句“敬仰圣人踪,深恩匝闾里”表达了对圣人足迹的敬仰和深深的感激之情;第十一句“切已勉继绳,瞻前尽善美”表示要努力继承圣贤的教诲,并希望一切都能美好;第十二句“屡丰实幸际,小康讵宜喜”表达了对国家频繁丰收的庆幸以及在小康社会中不应过分欢喜;第十三句“百雉不改邑,五剧纷填市”描述了虽然城市规模很大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最后两句“申命良有司,予民善为理”是向负责官员表达的命令,要求他们好好处理百姓的事情。
赏析:这首诗以描述阜平县的风土人情为主题,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诗中通过对阜平县地理环境、人口情况、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详细描绘,展示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阜平县形象。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阜平县人民的关爱和期望,以及对国家繁荣富强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