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谁割璞为磨锼,蟠夔直纹制从周。
博山应薄遗炎刘,肯教甲煎艳香留。
宝兹韫德兼刚柔,虹光十丈屋梁浮。

咏玉炉

伊谁割璞为磨锼,蟠夔直纹制从周。

博山应薄遗炎刘,肯教甲煎艳香留。

宝兹韫德兼刚柔,虹光十丈屋梁浮。

注释:

  1. 伊谁割璞:指谁将玉石切割成器物。璞指未雕琢的玉石。
  2. 蟠夔直纹:形容玉器上雕刻的蟠螭和龙形图案,直纹指的是直线状的图案。
  3. 制从周:制作工艺遵循古代周代的风格。
  4. 博山:一种古代的香炉或熏香器,这里指其形状像博山(即山峰)。
  5. 肯教:岂肯让,不愿意。
  6. 甲煎:古时候的一种炼铁方法,用甲片在火上熬煮以提取铁。这里借指炼铁时散发的烟雾,可能含有其他物质。
  7. 艳香留:留下浓烈且持久的香气。
  8. 韫德:指玉器蕴含的德行或美德。
  9. 刚柔:指玉的坚硬与柔和并存的特性。
  10. 虹光:形容彩虹般的光辉或色泽。
  11. 屋梁浮:比喻玉石的光泽能映照到屋顶上。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玉炉的制作过程以及其象征意义,展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材质的尊重。首句“伊谁割璞为磨锼”点明了玉器的制作始于对原始玉石的加工,表达了对工匠技艺的认可。接下来的四句则通过描述玉炉的纹饰、使用的材料和功能,体现了玉器的审美特点和实用价值。最后两句通过对玉石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永恒价值的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既展现了古代工艺的美,也反映了古代人的生活哲学和社会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