摛藻堂边一株柏,根盘厚地枝挐天。
八千春秋仅传说,厥寿少当四百年。
御园松柏森森列,居然巨擘标苍颜。
粗皮硉兀心不死,倚壁如拍洪崖肩。
左日右月为两目,春草秋花参四禅。
仙人炼气不炼肉,形若槁木神乃全。
昔者公旦象六爻,是为九二见在田。
又如瑶池会王母,赤松子应领群仙。
韦偃直干不可得,而今谁者以神传。
洪宣承平此曾阅,甲申桑海无还丹。
乔木颇与世臣类,作歌讵止斐鸿篇。
这首诗的标题为“御花园古柏行”,作者是明代诗人李攀龙。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第一句:“摛藻堂边一株柏,根盘厚地枝挐天。”
“摛藻堂”是明太祖朱元璋为其母刘贵妃所建的一个宫室名,在南京。这句诗描述了摛藻堂边的柏树根部深厚,枝干向上伸展到天际,形象描绘了柏树的坚韧和高耸。
译文: 在摛藻堂边,有一棵柏树,它的根部深扎土中,枝干直插云霄。
第二句:“八千春秋仅传说,厥寿少当四百年。”
柏树的年龄被描述为八千年,而实际的寿命可能只有四百年,表达了柏树历经岁月但依然生机勃勃的特点。
译文: 这棵柏树经历了八千年的岁月,但其真实的年龄可能只有四百年。
第三句:“御园松柏森森列,居然巨擘标苍颜。”
“御园”即明孝陵,位于南京钟山南麓。这句诗描绘了明孝陵周围茂密的松柏林,其中以高大著称。
译文: 明孝陵周围的松柏林郁郁葱葱,其中最为壮观的是那些高大的松树。
第四句:“粗皮硉兀心不死,倚壁如拍洪崖肩。”
“洪崖”是《庄子》中的人物,这里用来形容树木的形态。这句描述了柏树粗壮的树干和挺拔的身躯,如同人倚靠墙壁一样坚固。
译文: 尽管树皮粗糙、树枝交错,但它的心志依然坚定,就像人倚靠在墙壁上一样。
第五句:“左日右月为两目,春草秋花参四禅。”
“春草秋花”指的是四季更迭的景象。这句诗通过对比春草、秋花和太阳、月亮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
译文: 左边是太阳,右边是月亮,它们就像是人的两只眼睛,见证了四季更迭和生命的轮回。
第六句:“仙人炼气不炼肉,形若槁木神乃全。”
“仙人”通常指修行者或隐士。这里的“仙”是指仙人。这句诗强调修炼精神不修炼肉体,保持内心的清净与宁静。
译文: 修炼精神的人不会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他们保持内心清净,精神得以保全。
第七句:“昔者公旦象六爻,是为九二见在田。”
“周公”是指周朝的开国功臣周公姬旦。这句诗提到了“六爻”这个概念,这是古代占卜的一种方法。周公的形象被描绘为一个智慧的象征,代表着九二爻位。
译文: 从前周公的形象象征着六爻,代表着九二爻位的智慧和力量。
第八句:“又如瑶池会王母,赤松子应领群仙。”
“瑶池”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境之一,这里用来比喻某种美好的境界或状态。这里的“赤松子”指的是传说中的仙人赤松子,他被认为是长寿和神仙的代表。
译文: 又如同在瑶池与王母娘娘相会,赤松子应该率领着众多的仙人。
第九句:“韦偃直干不可得,而今谁者以神传。”
“韦偃”可能是某位历史上的人物,他的直干无法得到传承,现在还有谁能以神力来传承呢?
译文: 像韦偃这样直挺挺的树干已经难以找到,现在又有谁能以神力来传承呢?
第十句:“洪宣承平此曾阅,甲申桑海无还丹。”
“洪宣”是明宣德皇帝朱瞻基的年号,“甲申”则是指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年号。这句诗回顾了明初的太平盛世,但最终因政治腐败和民变导致国运衰落。
译文: 洪宣年间的太平盛世我曾在书中阅读过,然而到了甲申年,国家却陷入了混乱之中。
第十一句:“乔木颇与世臣类,作歌讵止斐鸿篇。”
“乔木”指的是高大的树木,这里用来象征高尚的品质或地位。“世臣”可能是指朝廷中的大臣或官员。这句诗表达了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赞美。
译文: 这棵大树非常符合世臣的形象,写首歌难道只是一首简单的词句吗?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明孝陵旁的古柏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其独特的生命力和历史价值。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的感慨。同时,通过对古代人物和典故的引用,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