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非咏物,切切念民艰。
反躬先自责,调幕无能焉。
嗟此齐鲁民,被歉已连年。
富者日以贫,贫者更磬悬。
计口纵授食,日月乃苟延。
任恤有常经,为之在得权。
设任贫室索,富家难尽全。
一言以蔽之,赐丰端赖天。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杂咏四首》,其中第二首诗如下:
杂咏非咏物,切切念民艰。
反躬先自责,调幕无能焉。
嗟此齐鲁民,被歉已连年。
富者日以贫,贫者更磬悬。
计口纵授食,日月乃苟延。
任恤有常经,为之在得权。
设任贫室索,富家难尽全。
一言以蔽之,赐丰端赖天。
译文:
杂咏不是单纯地描写物品,而是深深关切人民的疾苦和艰难。反省自身,首先责备自己,我作为官员没有能力解决问题。感叹齐鲁地区的百姓,已经连续多年遭受饥荒的折磨。富人们一天天变得贫穷,而穷人的生活更加困难,他们甚至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按照人口平均分配食物,但时间却在拖延中过去。实施救济政策需要遵循一定的常规程序,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受到权力的限制。如果强行向富裕的家庭索取,那么即使是富有的人也很难完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总而言之,我认为国家应该依赖自然的恩赐来保证粮食的充足。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怀。他通过诗歌形式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生活困境的同情,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同时,他也提醒官员们要反思自身,勇于承担责任,不能仅仅依靠权力来解决实际问题。最后,他还强调了自然恩赐的重要性,认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的恩赐。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深刻,充满了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