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来称泽国,十岁九涝患不息。
集议为谋疏浚方,补救惟应尽人力。
潮灾数十岁一遇,不先不后于兹值。
呜呼一歌兮歌始辞,遥遥南望兴嗟咨。

【注释】

①泽国:指江南地区。泽,水乡,指水田。国,指国家。②十岁九涝患不息:意思是说江南自古就是“水乡泽国”,经常发生水灾,几乎每年都有水灾。③集议为谋疏浚方:意思是说朝廷召集众人商议,决定进行疏通河道,治理潮灾。④补救惟应尽人力:意思是说要想治理潮灾,就必须尽自己的力量。⑤呜呼一歌兮歌始辞:意思是说唱起这首歌来,就表示开始告别了。⑥遥遥南望兴嗟咨:意思是说远远地向南眺望,感慨叹息。⑦咨:叹息声。

【译文】

江南自古以来被称为泽国,几乎每年都要遭受水灾,无法摆脱。

朝廷召集众人商议,决心治理潮灾,只有尽自己的力量,才能解决问题。

潮灾每隔十年左右就会发生一次,这是上天的安排,我们无法改变,只能顺其自然。

唱起这首歌来,就表示开始告别了,我们将继续前行。

遥望着南方,感慨叹息,希望国家早日恢复安宁。

【赏析】

《江南潮灾叹七首》是元代诗人刘基所作的组诗作品,共七篇,以咏叹江南水灾为主题。此组诗共有七篇,每篇都是以咏叹长江流域的水灾为主题。《江南潮灾叹七首》的第一篇,是第一篇。这首诗是作者在面对江南水灾时所发出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江南古来称泽国,十岁九涝患不息”是对江南地区的总述。江南自古以来就是一片泽国,每年都会有大水泛滥成灾,几乎每年都有洪水灾害。这两句话概括了江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历史背景,也为接下来的描写奠定了基调。

第三句“集议为谋疏浚方”,承接前文的内容,指出朝廷已经召集众人商议,决定进行疏通河道、治理潮灾的行动。这里的“疏浚方”是指疏通河道的措施,即通过开挖河道、清除淤泥等方法来解决水患问题。这一举措表明了朝廷对水患问题的重视和决心,也预示着治理潮灾的开始。

第四句“补救惟应尽人力”,则是进一步强调了解决水患问题必须依靠人们的力量。这里强调了治理水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人们付出极大的努力和智慧。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民的期待和信任,相信他们有能力、有能力去解决水患问题。

第五句“呜呼一歌兮歌始辞”,则表明了作者即将告别这个主题,进入下一首诗歌的内容。这里的“呜呼一歌兮”是感叹词,用来表达对结束一个主题的感慨。而“歌始辞”则是表明这首诗歌已经开篇,接下来将展开新的篇章。

第六句“遥遥南望兴嗟咨”,则是描绘了作者远眺南方的景象,并发出感叹。这里的“遥遥南望”形象地描绘了作者遥望南方时的遥远和模糊感;而“兴嗟咨”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于南方的思念之情和对家乡的牵挂之情。

最后一句“咨”,叹息声。

这首诗通过描述江南水灾的频繁和严重,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切和社会安定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于民族未来的担忧。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价值,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