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曾有言,力学如行路。
设不进一步,即为退一步。
高秋驻行宫,清暇鲜几务。
耽书有宿缘,娱此深山暮。
即景自体验,未觉胜前度。
踟蹰生愧惭,空复寻章句。

读书效朱子体

古人曾有言,力学如行路。

设不进一步,即为退一步。

高秋驻行宫,清暇鲜几务。

耽书有宿缘,娱此深山暮。

即景自体验,未觉胜前度。

踟蹰生愧惭,空复寻章句。

注释:

  1. 古人曾有言(古人的话):这里指朱熹的名言。
  2. 力学如行路(学习要努力像走在路上一样):这里的“力”指的是毅力,“学”指的是学习。
  3. 设不进一步(假设不向前迈进一步):如果停止不前,就会退步。
  4. 高秋驻行宫(秋天时在宫中休息):高秋指的是秋高气爽的时节,行宫是帝王的住所。
  5. 清暇鲜几务(闲暇时减少一些事务):闲暇时减少一些繁杂的工作。
  6. 耽书有宿缘(我沉迷于读书是因为有长久的缘分),娱此深山暮(在深山中愉悦地度过傍晚时光):沉迷于书籍,有长久的阅读和学习的缘分,在深山中度过了愉快的下午时光。
  7. 即景自体验(即眼前的景色自己体会),未觉胜前度(没有觉得比之前更厉害):面对周围的景色,自己进行体会,并没有感到比以前更强或更优秀。
  8. 踟蹰生愧惭(犹豫不定,感到惭愧):因为自己的不足而感到羞愧。
  9. 空复寻章句(白白地寻找书本中的篇章和句子):徒然地寻求书中的知识。

赏析:
这首诗是模仿宋代著名学者朱熹的风格而作。朱熹提倡“格物致知”,强调通过实践来学习和理解事物。诗的第一句“古人曾有言,力学如行路”表达了朱熹的观点,认为学习要像走路一样,需要不断前进。第二句“设不进一步,即为退一步”则是对这一观点的具体阐述,强调了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几句则展现了作者在深秋时节,独自在皇宫中闲适地读书的景象。他享受着这样的时光,并不觉得自己已经超越了以往。然而,当他看到周围的景色并试图从中领悟时,他却发现自己并没有比之前更有深度的理解。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让他感到惭愧,因为他似乎只是重复地寻找书本中的知识和篇章。

这首诗通过对朱熹学习态度的模仿和对自我反省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虽然勤奋但可能缺乏深度的学习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内心挣扎的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