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之北凤城西,庄严净域开招提。
我来白昼考岁月,苔阶偶抚昔人碑。
石龟石柱出废址,如幻具足非然疑。
宝构珠缨悬日月,相好特表天人师。
戒坛左峙授摩羯,擘窠神迹辉云楣。
曲廊右转筑精舍,虽城市也而幽奇。
庭前倔强矗老干,摩挲不辨桐与桤。
轮囷盘郁戛霄汉,层层旌节排神芝。
白足僧人称铁树,木疏希见谁能知。
大椿散木此其类,名以不坏理亦宜。
很山千岁挺不朽,彼小隐耳奚堪题。
饱参佛定得如是,熟阅世道何纷兮。
天风为我吹万虑,童童盖下聊依迟。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石桥之北凤城西,庄严净域开招提。”:描述的是广济寺的地理位置及其庄严和清净的氛围。石桥位于北方,凤城位于西方,展现了寺庙的宏伟和宁静。
    注释:
  • 石桥之:指的是一座石制桥梁。
  • :方位词,表示在北方。
  • 凤城:古代对京城的一种称呼,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城市的西门。
  • 庄严净域:表明这个地方庄严而且洁净。
  • 开招提:开放接待修行人的地方。
  1. “我来白昼考岁月,苔阶偶抚昔人碑。”:诗人来到寺庙,白天参观,并触摸到一些古碑,回忆起过去的历史。
    注释:
  • 白昼:白天,指日间。
  • 考岁月:研究、思考历史。
  • 苔阶:台阶上长满了苔藓。
  • 昔人碑:以前的人们刻下的碑文。
  1. “石龟石柱出废址,如幻具足非然疑。”:描述了石龟石柱等遗迹的出现,让人产生疑惑这些是否真的存在过。
    注释:
  • 石龟:一种石头做成的动物形状,通常用于纪念或装饰。
  • 石柱:用石头雕刻成柱子状的建筑结构。
  • 出废址:出现在废弃的地方。
  • 幻具足非然疑:似乎非常完整,但实际上可能是虚构的。这种怀疑的态度反映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真实性的思考。
  1. “宝构珠缨悬日月,相好特表天人师。”:形容寺庙建筑的精美和神圣,强调其非凡的地位和重要性。
    注释:
  • 宝构:坚固的建筑。
  • 珠缨:珍珠装饰,形容饰品华丽。
  • 悬日月:悬挂于日月之上,意味着非常高的地位。
  • 相好特表天人师: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神圣性,类似于天人(神仙)的教导者。
  1. “戒坛左峙授摩羯,擘窠神迹辉云楣。”:描述了戒坛的位置以及其背后的故事和传说。
    注释:
  • 戒坛:僧侣修行的地方。
  • 左峙:左边矗立。
  • 授摩羯:授予摩羯座的象征意义,可能是关于摩羯座的某种教义或故事。
  • 擘窠:雕刻有特殊图案或符号。
  • 辉云楣:光辉照耀着屋楣,形容其辉煌。这里的“云”可能象征佛教中的云游僧人,即行走四方传播佛法的人。
  1. “曲廊右转筑精舍,虽城市也而幽奇。”:描述了寺庙内部弯曲的走廊和转角处的小建筑,给人一种幽静而奇特的感觉。
    注释:
  • 曲廊右转:走廊弯曲,向右转。
  • 筑精舍:建造精致的小屋或房间。
  • 虽城市也:虽然在城市之中。
  • 而幽奇:却有一种独特的寂静之美。
  1. “庭前倔强矗老干,摩挲不辨桐与桤。”:描写了庭院中一棵老树的姿态,尽管它坚韧不拔但难以辨认它是梧桐还是桤木。
    注释:
  • :形容树木坚强挺拔。
  • :直立。
  • 摩挲:用手抚摸。
  • :分辨。
  1. “轮囷盘郁戛霄汉,层层旌节排神芝。”:描绘了树木高大挺拔,层层叠叠如同旌旗排列的景象,给人以神圣的感觉。
    注释:
  • 轮囷:形容树木的根部盘绕。
  • 盘郁:盘绕深厚。
  • 戛霄汉:直插云霄。
  • 旌节:古代用来表彰功德的彩色丝带或旗帜。
  • 排神芝:排列得像是神灵所赐的神芝草(传说中的仙草)。这里的“神芝”可能指的是生长在寺庙周围具有神秘力量的植物。
  1. “白足僧人称铁树,木疏希见谁能知。”:描述了一位穿着朴素的僧人被比喻为铁树,象征着坚贞不屈的品质。同时表达了对这种品质难得一见的认可。
    注释:
  • 白足:白色的脚,这里可能是指僧人的鞋子颜色是白色。
  • 称铁树:比喻像铁树一样坚硬不屈。
  • 木疏:木头稀疏。
  • 希见:很少有见到。
  1. “大椿散木此其类,名以不坏理亦宜。”:将大椿树比作其他散木,强调它们的共同特征——不朽。同时指出这种特质也是理所当然的。
    注释:
  • 大椿散木:大树和小木材。
  • 此其类:都属于这一类。
  • 名以不坏理亦宜:名字来源于其不朽的特性也是合理的。这里的“名”可能指的是树种的名称或者与树木相关的文化象征。
  1. “很山千岁挺不朽,彼小隐耳奚堪题。”:通过对比来强调即使是千年的大山也依然屹立不倒,而那些微不足道的小山则不值得去命名和赞扬。
    注释:
  • 很山千岁:巨大的山脉。
  • 挺不朽:挺立不倒。
  • 彼小隐耳奚堪题:那微小的隐没之地又何必值得去称赞呢?这里的“奚”是反问的语气词,表示为什么值得称赞。
  1. “饱参佛定得如是,熟阅世道何纷兮。”:表达了对佛教禅定生活的理解和对世间纷扰的超脱态度。
    注释:
  • 饱参佛定:充分体验和实践佛教的禅定。
  • 得如是:得到了这样的生活方式。
  • 熟阅世道何纷兮:熟悉和理解世间的一切纷争和烦恼都是不必要的。这里的“何纷兮”是反问的语气词,表示为什么要关心这些纷扰的事情。
  1. “天风为我吹万虑,童童盖下聊依迟。”: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心灵上的放松和安宁。
    注释:
  • 天风为我吹万虑:自然之风带走所有的忧虑。
  • 童童盖下聊依迟:在大自然的背景下休息片刻。这里的“童童”可能是指轻松愉快的感觉,“盖”是遮阳的工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