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尉村前春已回,玉梅袅袅融粉汗。
一种天然林下风,讵作妖娆桃李面。
千载逋仙是知己,雪压冰摧夫岂怨。
霅溪一幅貌炎凉,寓意有在不言见。

【注释】

邓尉村:在苏州西南。舜举,字子美,号东山(《宋史·儒林传》)。

回:同“晖”,光辉,这里指春天来临的景色。

融粉汗:融化了雪的汗水,形容梅树在春风中娇嫩的枝条。

一种天然林下风:指梅花所散发的香气是天生的、自然的、不加修饰的。一说是指梅花具有林下之风,不与桃李争艳。

逋仙:指晋代诗人陶渊明,因隐居于柴桑,自号“五柳先生”。

夫:你。

霅溪:即霅溪水,发源于浙江湖州安吉县。

炎凉:冷热,这里借指世态人情。

寓意有在不言见:比喻含蓄深远的意思不言而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钱舜举为他的好友吴郡太守吴兴人陶潜所作的肖像画题写的一首七绝。全诗以梅花为主体,通过写梅花的天然风致和高洁品格,赞美陶渊明不为世俗污染的高尚品质。

首句“邓尉村前春已回”,写春光明媚,大地回暖,万物复苏的景象;次句“玉梅袅袅融粉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枝繁花满,晶莹如露,似玉雕琢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仿佛沾着晶莹的露珠,十分美丽动人。

第三句“一种天然林下风”,进一步突出其天然之质,不事雕饰;而“讵作妖娆桃李面”,则又否定了它作为美人的外表形象,因为梅花并不妖艳,而是清雅脱俗,不媚不俗。

最后两句“千载逋仙是知己,雪压冰摧夫岂怨。”借用了陶渊明典故。陶渊明曾隐居田园,不慕荣利,不为五斗米折腰,后来辞官归田,过着隐居生活,所以后人称他为“五柳先生”、“靖节先生”等。这里说梅花与陶渊明一样,是知己之交,即使被雪压冰摧也不会怨天尤人,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的高贵品格。而“雪压冰摧夫岂怨”,也是对陶渊明人格的高度颂扬,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景仰之情。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极富韵味和感染力,充分体现了钱舜举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