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慎言行,其发乃枢机。
出身发乎迩,千里应在兹。
所以古圣王,左右史有司。
匪惟记善恶,亦以谨起居。
遥遥三代下,不乏为君师。
汉文唐太宗,高山予仰跂。
汉帝质无忝,唐皇文有馀。
至今政要书,炳然法则垂。
求贤与纳谏,简编多令仪。
独于观史事,不能我无疑。
文皇信英辟,易理岂不知。
九皋鹤闻野,荣辱应不迟。
讵藉金匮藏,却观知所为。
遂良执简记,传信恒于斯。
秘之不与观,固也非达宜。
礼云记动言,非礼戒宴私。
不观史何据,或者其未思。
善哉刘洎言,人君日月齐。
设遂良不记,天下皆记之。
复如封宇文,至唐皆进规。
使其记隋事,笔应多诡辞。
岂能掩炀恶,炀恶谁直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读贞观政要》中的一段。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君子慎言行,其发乃枢机。(君子应当谨慎言行,因为言语行动都是关键的枢纽。)
  • 出身发乎迩,千里应在兹。(出身于近处的人,能够达到千里之外。)
  • 所以古圣王,左右史有司。匪惟记善恶,亦以谨起居。(因此古代的圣王身边都有史官记录他们的言行,他们不仅记载善恶,也记录自己的起居生活。)
  • 遥遥三代下,不乏为君师。(远远追溯到三代时期,仍然有很多君主可以成为老师。)
  • 汉文唐太宗,高山予仰跂。(汉代的唐太宗,我仰望并渴望能追随他。)
  • 汉帝质无忝,唐皇文有馀。(汉朝的皇帝没有辜负祖先的期望,唐朝的皇帝文化成就丰富。)
  • 至今政要书,炳然法则垂。(到现在,这些政治文献依然清晰地指导了国家的法律。)
  • 求贤与纳谏,简编多令仪。(寻求贤才和接受批评,简明的文件往往包含了许多礼节和仪式。)
  • 独于观史事,不能我无疑。(唯独在观察历史事件时,我不能确定自己的立场。)
  • 文皇信英辟,易理岂不知。(唐太宗相信并实行英明的政策,难道不知道这个道理吗?)
  • 九皋鹤闻野,荣辱应不迟。(就像在九皋听到野鹤的声音一样,荣耀和耻辱应该不会延迟到来。)
  • 讵藉金匮藏,却观知所为。(难道只是依靠金匮保存的历史,就能知道历史的真相吗?)
  • 遂良执简记,传信恒于斯。(魏徵手持简册记载历史,使得这些信息流传至今。)
  • 秘之不与观,固也非达宜。(保密而不公开,确实是明智的选择,因为它避免了不必要的纷争。)
  • 礼云记动言,非礼戒宴私。(礼仪规定记载行动和言论,不是为了宴请私情。)
  • 不观史何据,或者其未思。(如果不根据史书来理解,那可能是因为没有深思熟虑。)
  • 善哉刘洎言,人君日月齐。(真是好见解啊!君主的行为如同日光一样明亮。)
  • 设遂良不记,天下皆记之。(如果魏徵没有被记录下来,那么他的忠诚就会被世人记住。)
  • 复如封宇文,至唐皆进规。(如同被封为太子的宇文,到了唐朝也都提出了建议。)
  • 使其记隋事,笔应多诡辞。(如果他记下了隋朝的事情,那么他的笔下就应该写满了歪曲事实的言论。)
  • 岂能掩炀恶,炀恶谁直书。(难道可以掩盖炀帝的恶行,而让谁去公正地记载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颂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理念和行为准则,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和政治的认识。诗中通过对古代圣王、汉文帝、唐太宗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对贞观之治的描述,强调了历史的重要性以及统治者应以身作则的原则。同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历史真相追求的执着和对公正无私的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