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闲觉日长,尘远知山静。
佳处底须买,幽人自管领。
三径陶氏开,五亩白公整。
逃禅佛钵花,浇书石铛茗。
谡谡松风吹,栩栩蝶梦醒。
羲车解人意,不肯度西岭。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要求考生能够结合诗歌的内容,从思想主旨、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三个方面进行赏析。解答时首先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把握全诗内容,最后结合诗歌的思想主旨、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进行分析。本题是一道诗歌内容理解题,需要考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分析出诗句的意思,然后进行赏析。
“题董邦达山静日长图”:题目为《山静日长图》,点明了作品的主题。诗人以“题”字开篇,便将整首诗的意境定格下来,也表达了作者对这幅画作的喜爱之情。
“心闲觉日长,尘远知山静”。诗人认为只有心境悠闲的时候,才能感觉到日子过得特别慢长,只有远离了世俗的喧嚣,才能真正感受到山林的宁静。这里的“尘远”是指远离了世俗的纷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
“佳处底须买,幽人自管领”:意思是美好的风景不需要购买,有才华的人自己就能欣赏。这里的“幽人”指的是隐士高人。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赞美之情。
“三径陶氏开,五亩白公整”:这两句诗描述了陶渊明和白居易两位隐士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描绘这两位隐士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逃禅佛钵花,浇书石铛茗”:这两句诗描绘了两位隐士在隐居生活中的日常活动,如种植花草、烹茶品茗等。这些活动不仅体现了他们的生活情趣,更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这里既表现了陶渊明与白居易的生活态度,又表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
“谡谡松风吹,栩栩蝶梦醒”: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情。诗人认为松树在风中摇曳的声音如同人在梦中醒来一般,这种声音给人一种虚幻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这里的“松风”“蝶梦”都是自然景物的象征。
“羲车解人意,不肯度西岭”: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无奈之情。羲车即羲皇之车,象征着古代圣王统治天下时的太平景象。诗人在这里用“羲车”来比喻隐居生活的平静和安稳,但诗人却表示不愿意再回到那种生活中去。这里的“羲车”“西岭”都是意象的体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无奈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答案】
题董邦达山静日长图
心闲觉日长,尘远知山静。
佳处底须买,幽人自管领。
三径陶氏开,五亩白公整。
逃禅佛钵花,浇书石铛茗。
谡谡松风吹,栩栩蝶梦醒。
羲车解人意,不肯度西岭。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前四句点出画中景致:山静而日长,人闲而心旷,幽居而自得其乐。“尘远”、“山静”,都写隐者的心境;“佳处”以下六句则具体写出隐者所居之地及生活情味。后四句则是对画面中物象的拟人和化用,赋予它们人的情感和性格,从而进一步烘托了隐者的生活情趣及其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