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松为伞盖,扫苔作茵席。
俯眺一川白,平临众皱碧。
时闻鹿鹤声,而无车马迹。
得句即书之,恰有点笔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于中要求考生回答的问题,如: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诗句“时闻鹿鹤声,而无车马迹”所表达的情感。答题时先指出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或抒情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最后指出其作用。
“藉松为伞盖,扫苔作茵席。”这两句的意思是:“松树像伞一样遮盖着石,青苔如同坐垫铺在脚下。”以松为伞盖,用清幽的意境衬托出石的孤高;而扫苔作茵席,则表现出石的质朴无华,更增添了一种静谧之感。“俯眺一川白,平临众皱碧”,这两句的意思是:低头望去,满眼都是白色的山溪,抬头平视,只见群山苍翠欲滴。“俯”“平”二字将诗人的心境和视线都引向了眼前之景,使画面显得更为真切。“时闻鹿鹤声,而无车马迹。”这两句的意思是:偶尔可以听到山中的鹿鸣鹤叫,却没有看到车辆马匹的痕迹。“鹿鹤声”“车马迹”是两种不同的声响,前者给人以清雅脱俗、宁静恬淡的感觉,后者则给人繁忙喧嚣的感觉。两者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此诗前四句写石,后四句写观石之人的心情,全诗围绕“赏石”展开。“点笔石”是这首诗的题目,“点笔”即用笔点画之意。诗中说“得句即书之”,可见诗人对“点笔石”情有独钟。“得句”指得诗,也就是得到好诗,这是诗人的心愿;“书之”是指把写好的诗记了下来,这是诗人的行动。所以,诗人对“点笔石”的感情非常深厚。
【答案】
译文:
石头就像一把伞,覆盖着青松,青苔犹如一张垫子,放在脚底下。低头望去,满眼都是白色的山溪,抬头平视,只见群山苍翠欲滴。偶尔可以听到山中的鹿鸣鹤叫,却没有看到车辆马匹的痕迹。
赏析:
此诗描写的景色清新秀美,富有诗意。首联写石上长满了绿苔,青松像伞一样罩在上面,形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给诗人带来愉悦的心境。颔联写远望山中,只看见一条白亮亮的山溪,平视之下,又觉得群峰苍翠欲滴,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氛围。颈联由近及远,从眼前的景色写到远处的景物,写出了山水的和谐统一,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喜爱和赞美。尾联写诗人时而能听到山中的鹿鸣鹤叫,时而却看不到车辆马匹的痕迹,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更加突出了山间环境的优美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