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桃即武陵,何必寻源上。
忘俗即丹台,何必求方丈。
虚斋古而朴,福地萧且爽。
得彼环中妙,乐此云外赏。
【注释】
- 桃花寺八景:桃花寺有八景,此诗为其中之一。八景分别为:云外赏、桃源春色、武陵渔唱、丹山碧树、石门烟雨、仙台松韵、福地秋光、古刹晨钟。
- 忘俗即丹台:忘俗是道家修行的一种境界,丹台指道教中修炼的仙境。
- 虚斋:虚斋是道教修行的道场。
- 福地:福地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环中妙:环中妙是佛教禅宗的一种说法,意思是禅宗中的禅机和哲理都藏在这个“环”里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桃花寺美景的诗,以桃花寺的八景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
首句“有桃即武陵”,意思是说只要有桃花,就能找到武陵这个地方。这里的“武陵”是地名,也是桃花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次句“何必寻源上”,意思是说寻找源头并不重要,因为已经有桃花了。这里的“寻源上”指的是寻找水源,而“有桃即武陵”则是说只要找到桃花,就已经是武陵了,不必再去寻找水源。
第三句“忘俗即丹台”,意思是说忘记世俗就是到了丹台。这里的“忘俗”是指忘记世俗的烦恼和困扰,“丹台”则是道教中修炼的仙境。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生活的向往,认为只有忘记世俗的烦恼,才能真正进入修行的境界。
第四句“何必求方丈”,“方丈”是寺庙中主管宗教事务的最高官员,这里指的是寺庙的管理者。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寺庙管理者的批评,认为他们没有必要去追求权力和地位,而是应该专注于修行和教化众生。
第五句“虚斋古而朴”,意思是说虚斋虽然古朴,但已经充满了福气。这里的“虚斋”指的是虚心斋戒修行的地方,“古而朴”则是形容虚斋古朴朴素的状态。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环境的喜爱和赞美。
第六句“福地萧且爽”,意思是说福地清爽而又宁静。这里的“福地”指的是福报之地,“萧”是形容清静,“爽”是形容清新。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环境的赞美和向往。
最后一句“得彼环中妙”,意思是说得到了那环中的禅机和哲理。这里的“环中妙”指的是禅宗的禅机和哲理,“得彼”则是得到这些智慧。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修行的追求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