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金陵自昔称龙蟠,千秋形胜想像间。
奕奕瑶光照蓟野,蟠龙亦得名兹山。
江南江北不异地,天龙游戏同归禅。
狮峰鹫岭讵狮鹫,何如九二见在田。
南阳卧客吾心企,敢夸乘六以御天。
蟠龙引
蟠龙山名前建行宫,偶来驻跸有作。
我闻金陵自昔称龙蟠,千秋形胜想像间。
奕奕瑶光照蓟野,蟠龙亦得名兹山。
江南江北不异地,天龙游戏同归禅。
狮峰鹫岭讵狮鹫,何如九二见在田。
南阳卧客吾心企,敢夸乘六以御天。
注释:
- 蟠龙山名前建行宫:蟠龙山的名字出现在行宫的前面。
- 偶来驻跸有作:偶尔来此驻扎并有所创作。
- 我闻金陵自昔称龙蟠:我听说自古代以来就称金陵(今天的南京)为龙蟠之地。
- 千秋形胜想像间:千秋万代的美景想象之中。
- 奕奕瑶光照蓟野:瑶光闪烁照耀着蓟野。
- 蟠龙亦得名兹山:蟠龙也得到了这个名字。
- 江南江北不异地:江南和江北并不分隔两地。
- 天龙游戏同归禅:天地间的龙与凤共同归于禅门。
- 狮峰鹫岭讵狮鹫:难道还有像狮子和鹰一样的山峰?
- 何如九二见在田:这怎么比得上九二(指周公)所耕的田地呢?
- 南阳卧客吾心企:我心中仰慕的南阳卧客。
- 敢夸乘六以御天:我敢夸口乘坐六龙去驾驭天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名为《蟠龙引》,实际上是一首描绘南京风景的诗。诗中通过对南京的赞美,表达了他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首联“我闻金陵自昔称龙蟠,千秋形胜想像间”,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了对南京自古以来便被誉为“龙蟠之地”的赞美之情。这里的“龙蟠”不仅是指地形上的蜿蜒曲折,更寓意着南京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深厚,犹如一条腾飞于大地之上的巨龙。而“千秋形胜想像间”则进一步强调了这座城池千年不变的美丽与魅力,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之中。
颔联“奕奕瑶光照蓟野,蟠龙亦得名兹山”,通过细腻的描绘,将南京的山水之美展露无遗。诗人以“瑶光”来形容日光照射下的南京,既表现了日光的明亮,又暗示了这座城市的辉煌与辉煌。而“蟠龙亦得名兹山”则巧妙地借用了“蟠龙”(即山脉弯曲盘旋的样子)这一形象,赋予了南京这座山以生动活泼的特质,使其显得更具活力与生机。
颈联“江南江北不异地,天龙游戏同归禅”则是对南京地理位置的独特见解。诗人认为无论是江南还是江北,它们都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如同天地间的龙一样,相互嬉戏、回归于禅门之中。这种表述既体现了南京作为南北交通要冲的重要性,也彰显了其包容与融合的精神面貌。
尾联“狮峰鹫岭讵狮鹫,何如九二见在田”,诗人转而从自然景观的角度展开思考。他将南京周边的自然景观与历史上著名的九华山相提并论,以此表达了对南京自然风光之美丽的赞叹之情。而“何如九二见在田”则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借指周公辅佐成王的故事,暗喻自己愿意像周公那样,辅佐国家、治理天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首诗通过对南京自然风光的赞美、历史遗迹的回顾以及对国家的深情寄望,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望。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精神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