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不让土,故得高嶬嶬。
有河不择流,故得宽弥弥。
是之谓大公,而我以名此。
偶值清晏间,凭眺诚乐只。
识得圣人心,闻诸程夫子。
【注音】kuò rán dà gōng
【注释】“廓然大公”:形容心胸宽广,公正无私。“嶬嶬”:形容高峻的样子。“弥弥”:形容广大无边的样子。“大公”:这里指心胸宽广,公正无私。“清晏”:即晴朗的早晨或夜晚。“乐只”:快乐的样子。“程夫子”:孔子的弟子。孔子曾对《诗经》中的某些篇章表示赞同和赞扬。【赏析】圆明园四十景诗是清朝诗人徐元森的作品。这首诗通过赞美圆明园的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首联“有山不让土,故得高嶬嶬。有河不择流,故得宽弥弥。”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来强调大自然的力量和伟大。山之所以能耸立云端,是因为它不计较土地;河之所以能奔腾不息,是因为它不挑剔水流。这种力量和伟大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只能通过直观感受去体会。
颔联“是之谓大公,而我以名此。”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大公”指的是大自然的公正无私,它不受任何人为因素的影响,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规律和节奏。而作者则将这种大自然的公正无私赋予了自己的名字。
颈联“偶值清晏间,凭眺诚乐只。”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在闲暇之余,独自一人站在高处眺望美景时的心情。他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尾联“识得圣人心,闻诸程夫子。”这一句则是对前面诗句的进一步解读。作者认为只有真正理解了圣人的思想和教诲,才能真正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妙之处。而他本人也曾深受孔子等古代圣贤的影响,因此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圆明园四十景诗通过对圆明园风景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以及对自己名字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