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我久乘,驯良性已谙。
于今齿加长,不能备六骖。
四蹄忆龙骧,双耳犹竹篸。
向我临风嘶,无边感慨含。
【释义】
我骑白马已经很长时间,它的驯良性已经熟悉。现在我已长出白胡子,不能再乘六匹马了。我的四蹄还记得当年奔驰时的样子,双耳还是竹制的耳笼。它在我面前嘶叫的时候,我无限感慨地想:“这马老了。” (注释)“于今”:现在。“六骖”:指驾御马匹的六个套索。“龙骧”:骏马的状貌,这里形容马跑起来神气活现。“竹篸”:用竹条编成的马笼头。“临风嘶”:马听到主人呼唤而发出声音。“无边”:没有边际。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人以一匹老马自喻,抒发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首二句点明题旨,三、四句写自己年老体衰,无法再骑乘六骖,五、六句描写老马的情态,最后两句写老马对主人的依恋之情。
前两句“白马我久乘,驯良已谙”。诗人在诗中首先介绍自己骑白马的情况,说这匹白马他早已骑过多次,对它十分熟悉了。“驯良”,即驯顺善良;“谙”,是通晓的意思。“驯良已谙”,意思是说马儿很懂规矩,很会服从人的意愿,因而能够很好地驾驭。诗人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写马,从侧面表现马的品质,既写出了马的性格和特征,又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性格的赞赏和喜爱,从而为下面的议论做了很好的铺垫。
“于今齿加长,不能备六骖。”第三句承上文而来,诗人进一步写自己年龄的增长,由于年事已高,牙已长齐,所以已不再能够驾六匹马了。“齿加长”,是说牙齿长得长了;“六骖”是指驾乘的马。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己年纪大了,牙也长了,因此不能再骑六匹马来驾车了。
接着第四句“四蹄忆龙骧”,诗人把注意力转向了马。“龙骧”,也是骏马的形象,此处形容马蹄疾驰的样子,形象逼真地写出了马奔腾时的姿态。“双耳犹竹篸”这一句诗人把目光转向了马的耳朵,用竹篾做的笼头,说明马曾经受过训练,驯养得非常好。
“向我临风嘶,无边感慨含。”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高潮,也是最精彩的一句话。诗人把自己比作一匹老马,向风嘶鸣着,满怀惆怅地诉说着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而马也似乎能听懂诗人的心事,它那悲切、凄凉的呜咽声仿佛充满了无尽的感慨和悲哀。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意味深长。它通过对一匹老马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老体衰、壮志难酬的感叹。同时,它也体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普遍情感——对岁月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