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行望止顿,稍藉息劳肩。
倘教过信宿,复惧迟归鞭。
即如雨与旸,而人犹憾天。
谁能无过望,与彼相周旋。

驻跸杨河作

长久行走望停止,稍微借力歇息肩。

假如让行程过宿夜,又恐怕回家的鞭子还。

就好像雨后与晴天,人们仍然埋怨天。

谁能没有期望呢,与他周旋不停歇。

译文:

长久行走望停止,稍微借力歇息肩。

假如让行程过宿夜,又恐怕回家的鞭子还。

就好像雨后与晴天,人们仍然埋怨天。

谁能没有期望呢,与他周旋不停歇。

注释:

驻跸:停留。

即如:譬如、比如。

雨与旸(yáng):指阴天和晴天。旸为日的古称。

而人犹憾天:但人们仍然埋怨天意。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旅人在旅途中停下休息的诗句。首句“久行望止顿”,表达了旅人在长时间的行走后,渴望停下来休息的心情,这里的“止”字,既是对旅途疲惫的一种缓解,也暗示了对终点的期待。

第二句“稍藉息劳肩”,进一步描述了旅人通过休息来减轻疲劳的过程。这里的“藉”字,形象地描绘出旅人靠在树荫下,依靠着树的凉爽来暂时放松肩膀的情景。

第三句“倘教过信宿”,则转入了对旅行时间的担忧。这里的“倘教”,是假设的意思,表达了旅人对于旅途时间长短的担忧。而“信宿”则是指经过一夜的旅程。这里的“复惧迟归鞭”,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担忧情绪,表达了旅人对于旅途结束的迫切心情。

第四句“即如雨与旸”,则引入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这里的“雨与旸”,既指天气的阴晴变化,也暗喻旅人的心境变化。而“而人犹憾天”则表达了无论天气如何变化,人们都会对天的安排感到不满。这一句进一步深化了旅人对天气无常的感慨,也体现了旅人对命运多舛的无奈感。

最后两句“谁能无过望,与彼相周旋”,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与彼相周旋”,既指旅人与命运做斗争,也暗喻了旅人对生活的态度。而“无过望”则表达了旅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即使生活中充满了挫折和困难,他也依然保持着积极向前的心态。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旅人旅途中的生活琐事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旅人的心境变化,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百态的深深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