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烟山雨相空蒙,生衣独坐杨柳风。
竹炉茗碗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
松风泻处生鱼眼,中泠三峡何须辨。
清香仙露沁诗脾,座间不觉芳堤转。

【注释】

溪烟:山间之雨。生衣:穿着湿衣服。竹炉:用竹子做成的火炉。茗碗:茶碗。米家书画:指唐代米芾,字元章,人称米元章,是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其书画作品多用墨色。无同:即“不同”。松风:松林中吹来的风。中泠:指三峡之一的巫峡(在今重庆市境内)中的中流,水势湍急。何须辨:不需要辨别。清香仙露:形容茶的香味清新如仙露。沁诗脾:使诗思得到启发。芳堤:美丽的堤岸。

【译文】

山间的烟雾和山雨交相映照,空蒙一片;穿着湿衣衫独自坐在杨柳树影下。用竹炉烹煮清茶,泛着清澈的水泡,米家的书画作品与这清雅的氛围相得益彰;松林中吹来的风,带来了鱼眼一样的清凉泉水,三峡中流水激荡的地方又何必去辨认呢?一杯清香的茶,仿佛仙露一样沁入诗人的心田,不知不觉中已经游赏了满堤的芳草。

【赏析】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居图景。诗人以闲散的心情,在雨后初晴的山里漫步,观赏山间景色,品味生活情趣。

首句点明时间是在雨后春初的一天,地点是山里的溪上。山雨过后,空气变得特别清新,溪边的树木都笼罩在淡淡的雾气之中,整个山谷似乎被一层轻薄的纱幕遮盖住。这种景象使人感到格外宁静,仿佛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次句写诗人独自在溪边柳树下坐着,享受雨后的清新空气和幽静的环境,欣赏着眼前的景色。“独坐”二字,写出诗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心态。

接下来两句描写煮茶的情景。诗人点燃竹炉,煮着清沏的绿茶,随着茶叶在水中翻滚,散发出阵阵清香,让人心旷神怡。诗人还特意把书室搬到茶水旁,一边品茶,一边看书,领略书中的意境。

“米家书画”一句,意在表明诗人对米芾书画艺术的推崇。他喜欢米芾的书法和绘画,所以将二者并列在一起,以显示自己对它们的喜爱。

“松风泻处生鱼眼”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山泉从高高的松林中倾泄而下的景象。那泉水晶莹剔透,如同鱼的眼睛一样闪闪发光,给人一种奇妙的感觉。

“中泠三峡何须辨”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三峡美景的赞美之情。他认为即使是三峡这样著名的景点,也无需再加以分辨了。因为这里的山水之美,已经足够令人陶醉了。

最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心境。他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喝一口清香的茶,仿佛神仙般的甘露滋润着心田。在这美好的环境中,诗人不知不觉地欣赏了满堤的芳草。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山间景色的描绘和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捕捉,展示了一个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理想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