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殷高宗,梦帝得贤才。
又闻庄周言,至人无梦来。
至諴能感神,心驰多疑猜。
吾衰因梦见,因梦见吾衰。
有为法,皆如梦,无为法,亦云然。
但著有无关捩,梦中说梦徒喧。
这首诗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首句“昔在殷高宗,梦帝得贤才”,意思是说在殷高宗时期,他曾经梦见了一位贤能的圣人。这里,李白用殷高宗和贤者的形象来象征自己,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第二句“又闻庄周言,至人无梦来”,则是引用了庄子的话,表达了对于超然物外、无欲无求的生活态度的追求。这里的“至人”是指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他们能够超越世俗的纷扰,进入一种无梦的状态。
第三句“至諴能感神,心驰多疑猜”,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纠结和不安。他认为,即使是至诚之人,也难以避免被外界所影响,心中充满了疑惑和猜忌。这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第四句“吾衰因梦见,因梦见吾衰”,则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说法。他认为,自己的衰老是命中注定的,但梦中的遭遇却让他感到欣慰。这里的“梦见”象征着梦境中的幸福时光,而“吾衰”则是现实生活中的无奈。
第五句“有为法,皆如梦,无为法,亦云然”,则是一种哲理的思考。他认为,无论是有为之法还是无为之法,其实都是虚幻的。这里的“有为法”指的是人为的努力和奋斗,而“无为法”则是指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两者并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个人的选择和理解。
第六句“但著有无关捩,梦中说梦徒喧”,则是对现实的讽刺和批判。他认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总是被各种欲望和利益所驱使,陷入无尽的纷争之中。而梦中的世界却是如此美好,却又显得如此虚幻,让人不禁感叹。
整首诗通过梦境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种种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深深向往。它既有深刻的哲理思考,又有丰富的情感表达,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