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筵尚迟日,西苑偶行春。
底论一分去,聊为片刻巡。
笙歌却舟泛,诗句笑楼抡。
谁见蓂全落,恰欣藓渐新。
芳菲无远限,蕴藉有良因。
最好寻吟处,由来不染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正月晦日瀛台即景六韵(注释:晦日即阴历月初一,为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瀛台指皇帝居住的地方。)
经筵尚迟日,西苑偶行春。(注释:经筵是皇帝讲学的场所;西苑是皇家园林。两句意思是说皇帝在经筵上讲学的时间还很长,而在西苑中偶然行走欣赏春天的景象。)
底论一分去,聊为片刻巡。(注释:底论指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片刻巡是短暂的游览。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在长时间的讲学后,短暂地游览一下的想法。)
笙歌却舟泛,诗句笑楼抡。(注释:笙歌是音乐之声;却舟泛是指乘坐船在湖面上游览;诗句笑楼抡是指吟咏诗歌,登上高楼。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在湖上泛舟,一边欣赏着优美的笙歌,一边吟咏着美丽的诗句,登上高楼的情景。)
谁见蓂全落,恰欣藓渐新。(注释:蓂是一种古代用来占卜吉凶的草,全落表示全部脱落;恰欣是喜悦的意思;藓是指一种生长缓慢的苔藓植物,渐新则表示逐渐变得新鲜。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看到蓂草全部落下,心中充满了喜悦之情,因为藓草开始逐渐变得新鲜了。)
芳菲无远限,蕴藉有良因。(注释:芳菲是花草树木散发出的香气;蕴藉是有内涵和深意。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认为花草树木的香气没有远近之分,而其内涵和深意却是值得珍惜的。)
由来不染尘。(注释:最好寻找一个可以吟咏的地方,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受到外界的干扰;由来不染尘表示一直以来都不受污染。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希望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远离尘世喧嚣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