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生寒峭,今朝懒出游。
暖轩延静托,虚牖纵遥眸。
恰彼西山对,雅予东壁投。
林疏愈致远,景飒不藏幽。
霁色阳崖晃,冰光阴巘留。
若论悬画㡧,知白迹称尤。
【注释】
西山:指庐山,在江西九江市南。东壁:指庐山东面的屏风石,又名“东壁峰”。
霁色:雨后天空放晴时的颜色。阳崖:阳光照耀的山崖。阴巘:阴暗险峻的山峰。
㡧(jué):通“撅”,山峰突兀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题一作《题庐山东壁》,是诗人游览东林寺时所作。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
第一联“西山入画”是总揽全篇之笔,点明诗题。“入”字,表明了诗人登高望远、心旷神怡的心情;同时,也暗示出诗人游历名山大川的豪情壮志。此句不仅为全篇定下了基调,还为下面的描写作了铺垫。
第二联“暖轩延静托,虚牖纵遥眸”,紧承上句“西山入画”而来,进一步写诗人登山所见。“暖轩”即指庐山上的别墅。“延静”即指延揽清幽。“虚牖”即指虚敞的窗户,这里比喻诗人胸怀宽广、气度豁达。“遥眸”即指远眺,这里比喻诗人目光敏锐,能够从宏观上把握事物。这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那个环境中,感受着他所表达的那种心境。
第三联“恰彼西山对,雅予东壁投”,继续写景,但与前两联有所不同。这里的“西山”是指庐山上的东面,也就是诗人所处的位置;“东壁”则是指诗人所欣赏的美景所在之处。这两句通过描绘西山和东壁相映成趣的美景,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
第四联“林疏愈致远,景飒不藏幽”,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拓展。“林疏”即指山林稀疏,“景飒”则指景色清新。这两句通过对山林和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心中那份难以言表的寂寞和孤独之感。
最后一句“霁色阳崖晃,冰光阴巘留”,是整首诗的收尾之笔。这里的“霁色”指的是雨后的晴朗天空,“阳崖”则是指阳光照耀的山崖,“阴巘”则是指阴暗险峻的山峰。这两句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庐山的美丽景色,让人陶醉其中。
【译文】
白雪覆盖后更加寒冷陡峭,今天懒得出游。
我在这温暖的房间里休息养神,推开窗子眺望远处的群山。
正好看到那西山面对我,雅致如同东壁投来的影子。
树林稀疏越显得远方更遥远,景致清新不藏在幽深的地方。
雨过天晴阳光照映山崖明亮,冰川在阳光下晶莹闪烁。
要说那悬空的画柱,就知道它洁白如素的身影最为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