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羽吉光焕,旗孙与作徒。
心空禅客蕴,貌瘠地仙腴。
宁可无当诮,端资为错模。
夔龙蔚曼衍,田海阅须臾。
真是古中古,休言觚不觚。
足知全体秀,半截美人图。
【注释】
半截觚:古代一种盛酒器的器物,形似觚而短。觚:同“觚”,古代的一种酒杯。吉光:传说中神兽名,其毛可做箭杆。旗孙:指鸟名。作徒:即“作雏”,小鸟初生的样子。心空禅客蕴(yùn):禅宗僧人的胸怀。貌瘠地仙腴(yú):形容容颜憔悴,像地仙一样丰润。无当诮(qiào):不要讥笑。端资为错模:有资质可以作为错误模仿的对象。夔龙蔚曼衍(wěi róng màn yǎn):形容事物发展迅速,变化多端,这里比喻书法笔势的多变和丰富。田海阅须臾(wú):田地辽阔,一眨眼的功夫就可以看到尽头。真是古中古:意谓真正达到了古人的境界。休言觚不觚(guī bù guǐ):意思是不必说这种半截觚是好是坏,因为全觚也好,半截也好,都有它的价值和意义。足知全体秀(zú jūn quán xiù):足以证明整体都很优秀。半截美人图:意谓这半截觚就像一幅美人图,既美丽又完整。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此诗以半截觚为题,描绘了作者对半截觚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表达了作者高超的审美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全诗通过对半截觚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联“片羽吉光焕,旗孙与作徒。”诗人以片羽吉光为引子,形象地描绘了半截觚的形状特点。吉光,传说中的神兽,此处指代半截觚的形状。旗孙,鸟名,这里用来比喻半截觚的形状如小鸟初生时的模样。作徒,即“作雏”,小鸟初生的样子。整句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将半截觚的形状特点形象地展现出来。
颔联“心空禅客蕴,貌瘠地仙腴。”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半截觚的内在美。禅宗僧人的胸怀宽广、深邃,如同天地之间的一片净土;而半截觚的外貌则略显消瘦,却依然保持着地仙般的丰润。这里的“心空”和“貌瘠”分别指禅宗僧人的心境和外貌,而“禅客蕴”和“地仙腴”则分别形容了禅宗僧人的内在美和半截觚的外在美。这一联诗通过对比和比喻,将半截觚的内在美和外在美充分展现出来。
颈联“宁可无当诮,端资为错模。”诗人认为半截觚虽然有瑕疵,但仍然值得称赞。因为即使是全觚也有不足之处,而半截觚的存在则更能体现出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里的“无当诮”意为不要讥笑,而“端资为错模”则是说半截觚有其价值和意义,可以作为错误模仿的对象。这一联诗通过比喻和反问的方式,强调了半截觚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尾联“夔龙蔚曼衍,田海阅须臾。”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半截觚的发展变化。夔龙,传说中的神兽,这里借指书法笔势的变化多端;田海,广阔无垠的土地,这里比喻时间的流逝。整句诗通过比喻和描述,展现了半截觚在书法艺术中的发展和变化。最后两句“真是古中古,休言觚不觚。”诗人再次强调了半截觚的重要性和独特价值。他并不认为半截觚是不完美的,而是认为它既有优点也有缺点,都是值得欣赏的。
整首诗通过对半截觚的描绘和赏析,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审美能力,也体现了他对事物发展的深刻理解和对传统美德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