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国虞频致,今番喜恰逢。
暄晴宜一豫,膏雨利三农。
轻重权之久,旰宵廑以重。
气蒸十折水,云接两高峰。
𩃔雭初犹细,霈霶继遂浓。
菜花黄沃濯,柳叶绿髼松。
周雅曾方惠,韩诗善写容。
巡方歌玉烛,抚已慎金镕。
赋得春雨如膏:
江国虞频致,今番喜恰逢。
暄晴宜一豫,膏雨利三农。
轻重权之久,旰宵廑以重。
气蒸十折水,云接两高峰。
𩃔雭初犹细,霈霶继遂浓。
菜花黄沃濯,柳叶绿髼松。
周雅曾方惠,韩诗善写容。
巡方歌玉烛,抚已慎金镕。
注释:
1)赋得春雨如膏:题目是“赋得春雨如膏”,这是一首描写春雨的诗。
2)江国虞频致:江国,指的是江南地区;虞频致,意味着频繁地发生。这句话的意思是江南地区经常遭受春雨的侵袭。
3)今番喜恰逢:今番,指的是这一次;喜逢,意味着非常高兴地遇到。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次非常幸运地遇到了春天的雨。
4)暄晴宜一豫:暄晴,指的是晴朗的天气;宜一豫,意味着适宜于耕种。这句话的意思是晴朗的天气适合耕种。
5)膏雨利三农:膏雨,指的是滋润的雨水;利三农,意味着有益于农业。这句话的意思是滋润的雨水有利于农业。
6)轻重权之久:轻重,指的是雨量的大小;权之久,意味着权衡其长久的影响。这句话的意思是衡量雨量的长久影响。
7)旰宵廑以重:旰宵,指的是夜晚和白天;廑以重,意味着担忧地感到沉重。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晚上和白天都感到沉重。
8)气蒸十折水,云接两高峰:气蒸,指的是热气上升;十折水,意味着热气使水面上升了十层;云接两高峰,意味着云雾连接着两座高峰。这句话形容春雨使得气温升高,热气上升,云雾缭绕在两座山峰上。
9)𩃔雭初犹细,霈霶继遂浓:𩃔雭,指的是小雨;霈霶,指的是大雨;犹细,意味着开始时还很细密;遂浓,意味着后来变得浓厚。这句话形容春雨先是像小雨一样细微,随后变得像大雨一样浓厚。
10)菜花黄沃濯,柳叶绿髼松:菜花,指的是油菜花;黄沃濯,意味着被雨水冲洗过的黄色;柳叶,指的是柳树叶子;绿髼松,意味着翠绿而有光泽。这句话形容春雨冲刷过油菜花和柳树叶子,让它们变得翠绿而有光泽。
11)周雅曾方惠,韩诗善写容:周雅、韩诗,都是指古代诗歌中的典范之作;曾方惠,指的是曾经有过美好的形象;善写容,意味着善于描绘形象。这句话意思是说周雅和韩诗曾经有过美好的形象,善于描绘形象。
12)巡方歌玉烛,抚已慎金镕:巡方,指的是巡视;歌,指的是吟咏;玉烛,指的是明亮如玉的蜡烛;抚已,指的是自我修养;慎金镕,意味着谨慎地使用金属。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巡视地方的时候咏唱明亮如玉的蜡烛,并谨慎地使用金属。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驾的作品。《赋得春雨如膏》是《初学集》中收录的一首诗,属于五言绝句类型。全诗四句二十八个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
首句“江国虞频致”,描绘了江南地区的频繁春雨景象。江南地区的频繁春雨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次句“今番喜恰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到来感到高兴。春天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生机。
第三句“暄晴宜一豫”,描述了晴朗天气对农耕活动有利。晴朗天气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第四句“膏雨利三农”,赞美了滋润的雨水对农业的益处。滋润的雨水有利于农田耕作,也有利于人们的生活。
第五至七句“轻重权之久,旰宵廑以重”,通过对雨量和影响的分析,展现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关注。诗人关注着雨量的多少和天气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八至十句“气蒸十折水,云接两高峰”,通过描绘雨后的景象,展示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雨水让地面变得湿润,也让天空变得更加明亮。
第十一至十三句“𩃔雭初犹细,霈霶继遂浓”,通过描绘雨点的形状和大小,描绘了春雨的不同阶段。小雨细腻柔和,大雨则气势磅礴。
第十四至十六句“菜花黄沃濯,柳叶绿髼松”,通过描绘植物的颜色和状态,展现了春雨给大地带来的生机和活力。雨后的菜花更加鲜艳,柳树的叶子也变得更加翠绿。
第十七至十八句“周雅曾方惠,韩诗善写容”两句,通过引用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名句,赞美了古人对自然之美的描绘能力。周雅和韩诗都是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最后两句“巡方歌玉烛,抚已慎金镕”,表现了诗人在巡视地方时的心境和行为。诗人吟咏着明亮的蜡烛,并谨慎地使用金属,这反映了他对光明和秩序的尊重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