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才弥谷,凄凄遂洒春。
论时真及节,称德乃为仁。
林暗轻烟合,塘明细浪皴。
微寒夫岂碍,嘉泽更希均。
接上连枝杪,入虚起蕴沦。
情知绿野外,明日出耕人。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雨景,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以下是逐句释义:
霭霭才弥谷(第一句)
“霭霭”形容春雨时天空中的云彩,给人一种朦胧、宁静的感觉。“弥谷”则表示春雨覆盖了整个山谷,使得谷中万物都沐浴在雨水之中。
凄凄遂洒春(第二句)
“凄凄”形容春雨的声音,给人以凄凉之感。“洒春”则表示春雨开始滋润大地,让春天的气息更加浓厚。
论时真及节,称德乃为仁(第三、四句)
“论时真”指的是讨论时节的真实性,强调时间的不可改变。“及节”则表示顺应节气的到来,即春天到了应该下雨。“称德乃为仁”则是说有德行的人才能被称为仁慈之人,这里指春雨滋养万物,使大地复苏,是一种美德。
林暗轻烟合(第五、六句)
“林暗”表示树林在雨中显得暗淡不明。“轻烟合”则是形容雨后树林中弥漫着轻柔的烟雾。
塘明细浪皴(第七、八句)
“塘明”表示水塘在雨后显得明亮清晰。“细浪皴”则是形容水塘中泛起的细微波浪,给人以清新之感。
微寒夫岂碍,嘉泽更希均(第九、十句)
“微寒”表示雨后的微凉感觉。“夫岂碍”则是说这种微冷并不会妨碍农作物的生长。“嘉泽更希均”则是说这样的好天气应该更加均匀地分配给每一个角落。
接上连枝杪,入虚起蕴沦(第十一、十二句)
“接上”表示连接的意思,“连枝杪”则是说树木的枝条连接到了梢头。“虚”在这里指的是空旷的空间,“起蕴沦”则是说雨水滴落在空旷的空间里,形成了涟漪。
情知绿野外,明日出耕人(第十四、十五句)
“情知”表示明白、知道。“绿野”指的是广阔的田野,“出耕人”则是指那些开始外出耕作的人们。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诗人知道这些绿油油的田野将被雨水滋润,而那些即将开始耕作的人们也将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
赏析:这首咏物诗通过对春天雨水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对春雨的细腻描绘,将春天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