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地今初到,青峰最上峰。
千秋金相好,一朵翠芙蓉。
松籁风中静,莎茵雨后浓。
福田非所慕,净业偶相从。
境是琉璃界,僧忘洞济宗。
诗成跋马去,云外听鸣钟。
诗句释义
初地今初到,青峰最上峰。
- “初地”指的是一个新的地方或者新的起点。
- “青峰”指的是山峰,特别指最高或最美的山峰。
- “最上峰”意味着最高的、最好的山峰。
千秋金相好,一朵翠芙蓉。
- “千秋”指的是很长时间,表示时间的长久。
- “金相”通常用来形容事物珍贵、美丽。在这里可能是指金色的花朵,象征着美丽和珍贵。
- “翠芙蓉”中的“芙蓉”是一种荷花,常用来比喻美丽的景象或人。
松籁风中静,莎茵雨后浓。
- “松籁”指的是风吹过松树时发出的声音,常被用来象征自然的声音。
- “风中静”意味着在风声中保持安静,没有杂音。
- “莎茵雨后浓”中的“莎茵”指的是草地,而“雨后浓”形容雨过后草地更加茂盛,颜色更加深沉。
福田非所慕,净业偶相从。
- “福田”在佛教中指的是种植福田以供养僧众的土地。这里可能指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富足或福报。
- “净业”指的是清净的修行,即通过内心的清净来实现佛道。
- “偶相从”意味着偶然跟随。
境是琉璃界,僧忘洞济宗。
- “境”指的是环境或境界,这里可能指一种理想的生活环境或心灵状态。
- “琉璃界”中的“琉璃”是一种玻璃,透明且有光泽,这里比喻为美好的境界。
- “洞济宗”中的“洞济”可能指的是深入理解佛法的意思,而“宗”指的是学派或信仰。
诗成跋马去,云外听鸣钟。
- “跋马去”意为骑着马离去,表示结束或告别。
- “云外听鸣钟”中的“云外”可能指的是远离尘世的地方,或者比喻高远的地方。
译文
青峰寺,我初到此地,所见最高峰上的景色令人赞叹。
历经千秋岁月,那金相般的莲花依然绽放着美丽的光辉。
松林间风声清幽,雨后草地上色彩更加浓郁。
虽然对世俗的福田不追求,但内心的清净让我与净业相伴。
我所处的环境宛如琉璃般美好,而我与僧人们的交流如同洞中济渡一般。
诗歌完成之时,我骑马而去,在云端之外听见了回荡的钟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诗人初到青峰寺的情景,通过对青峰、莲蓬等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内心平静的渴望。同时,诗中也展现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的理解,认为真正的修行不在于追求世俗的福田,而在于内心的清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和内心世界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