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雩刚翼日,膏雨正依旬。
才觉田希泽,欣邀帝沛津。
滋芒种益好,浴佛诞其真。
入夕听檐溜,无风静扇轮。
湿将逾二寸,润实继三春。
惟冀优沾渥,宁辞问夜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译文
雨刚刚在常雩山(一座山名)的翼日(即初八)降临,膏雨正依旬(依序)到来。
才觉得田里的庄稼长得好,就欣邀天赐的沛津(指雨水)。
滋润芒种时节,益见好景,浴佛诞辰也更显祥和。
入夜听檐溜(屋檐滴水声),无风静扇轮(形容夜晚微风轻拂的感觉)。
湿润将超过二寸深,滋润实达三春(春天的三个月)。
希望雨露优沾渥,宁辞问夜频(担心夜里频繁地询问雨情)。
注释
- 雨: 指的是降雨现象。
- 常雩刚翼日, 膏雨正依旬: 描述雨水在常雩山的翼日出现,并且正当其时。
- 田希泽,欣邀帝沛津: 指农田因及时的雨泽而显得更加肥沃,人们欣喜地期待着像皇帝赐予的恩泽一样充沛的降水。
- 滋芒种益好, 浴佛诞其真: 指出于对作物生长有利的天气,使得芒种时节的收成更好,同时沐浴佛诞之期显得格外真实。
- 无风静扇轮: 描述夜晚没有强风吹动,仿佛轻轻摇曳的蒲扇。
- 湿将逾二寸, 润实继三春: 暗示雨水已经使土地湿润到足以测量的程度,而且滋润的效果延续了整个春季。
- 惟冀优沾渥, 宁辞问夜频: 表达了一种渴望得到更多降雨的心境,并担心夜间反复询问雨情会打扰到别人休息。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通过描绘雨水带来的益处,不仅体现了农业的重要性,还表达了对大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诗中多次使用“润”、“沾”、“沛津”等词汇,强调了雨水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影响,以及对农民生活的重要性。同时,诗中还蕴含着对自然界规律的认知和尊重,展现了诗人对和谐自然关系的向往。此外,通过夜晚的询问,反映了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关心和对农事的牵挂,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农业依赖的深厚背景。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摹,传递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