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国探遗迹,丰碑谓已摧。
何期得古最,果足畅今来。
胜日停銮跸,凌晨陟吹台。
传踪思颉旷,作赋羡邹枚。
风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
寻廊揽郊郭,俯楯极崔嵬。
杜子真豪矣,梁王安在哉。
无须命长笛,为恐豫云开。
【解析】
此诗首联“京国探遗迹,丰碑谓已摧”,点明题旨。诗人以“探遗迹”为起兴,意在说明自己对历史的兴趣和对历史的关注。颔联“何期得古最,果足畅今来。”是说,没想到竟能见到这样一座古代遗留下来的丰碑,这足以使今天的游人畅快地享受一番了;颈联“传踪思颉旷,作赋羡邹枚。”写诗人的感慨:想当年大禹治水,曾到过此地,留下了足迹,他作《夏小序》赞颂禹的功德,而今天,他已不在人世,人们只能追怀他的功迹,羡慕他的文采。尾联“杜子真豪矣,梁王安在哉?”写诗人的感慨。“杜子”指杜康,相传他是造酒的神,“杜子”在这里暗指南宋词人苏轼、李清照等人,他们都是酒的化身,他们的豪放之词与杜康的酒一样,都令人神往。“梁王”指梁鸿,他也曾作有《五噫歌》,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关怀,但后来被朝廷所不容,流落到远方。诗人感叹:这两位古人如今都在哪里呢?尾联表达了诗人对于两位古人的怀念之情。
【答案】
登吹台
京国探遗迹,丰碑谓已摧。(首联)
何期得古最,果足畅今来。(颔联)
传踪思颉旷,作赋羡邹枚。(颈联)
杜子真豪矣,梁王安在哉?(尾联)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作者借游览名胜之地,抒发自己的情怀。
第一联中,“京国”二字总摄全篇。“探遗迹”三字,既写出了自己游览的目的,又表明了自己对历史的兴趣和对历史的关注,为下文蓄势。“丰碑”一词,不仅写出了丰碑的历史意义,而且写出了丰碑的高大、雄伟,为下文铺垫。
第二联是全篇的重点。诗人由丰碑想到大禹,再想到杜康,最后想到梁鸿。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使后人称道,成为千古美谈,诗人对此自然心驰神往。杜甫、李清照等历代文人墨客的佳作,更是让诗人感到向往,他们都是酒的化身,饮酒赋诗成了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大禹、杜康、梁鸿这些古人的遗风遗韵,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也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诗人发出了“梁王安在哉”的感慨。
第三联是诗人情感的延续。“传踪思颉旷,作赋羡邹枚”,是说,想当年大禹治水,曾到过此地,留下了足迹,他作《夏小序》赞颂禹的功德,而今天,他已不在人世,人们只能追怀他的功迹,羡慕他的文采。
第四联中“杜子”指代的是杜康,相传他是造酒的神,“杜子”在这里暗以南宋词人苏轼、李清照等人,他们都是酒的化身,他们的豪放之词与杜康的酒一样,都令人神往。“梁王”指梁鸿,他也曾作有《五噫歌》,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关怀,但后来被朝廷所不容,流落到远方。诗人感叹:这两位古人如今都在哪里呢?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于两位古人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