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清潦水尽,风飒岸莎萋。
野况随时揽,诗怀触目题。
长桥分浦卧,一径入烟低。
秋景常年逊,民情我泽徯。
渚村薄有穫,山涧本无堤。
载咏河之水,悲心早向西。

【注释】

潭清潦水尽:清澈的潭水,一潭清水已将积水全部排尽。潦水:积水。

风飒岸莎萋:阵阵秋风扫过岸边草丛,发出沙沙声响。飒:疾风;莎:莎草。

随时揽:随时随地。揽:取、接、收。

诗怀触目题:诗情与眼前景色触动而引起心中感慨,于是提笔作诗。

长桥分浦卧:长长的桥梁横跨在浦河上。分浦:横渡浦河。

一径入烟低:一条小路通向远处的山中,烟雾缭绕,仿佛连到低矮处。

秋景常年逊:秋天的景色总显得逊色一些。

民情我泽徯:百姓的心愿就是我的恩惠所及。我:指作者自己。

渚村薄有穫:洲上的村庄收获不多。渚:洲渚。

无堤:没有堤防保护。

载咏河之水,悲心早向西:一边吟咏着河水,一边思念故乡,心情悲苦,早已向西眺望。

【赏析】

《过拒马河》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作者行经拒马河时所见的景物和所引发的情怀。全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色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对百姓生活状况的同情,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首联“潭清潦水尽,风飒岸莎萋”,以清新的笔调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秋日景象。潭水清澈,一池积水已被排尽,两岸的莎草随风摇曳。这一句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颔联“野况随时揽,诗怀触目题”则转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他随时捕捉着眼前的美景,并因此产生了诗兴,随手写下了许多诗句。这里的“触目题”既指眼前所见,又暗含着作者内心的感慨。

颈联“长桥分浦卧,一径入烟低”继续描绘了河流两岸的景象。长桥横卧于浦河之上,一条小路蜿蜒曲折,直至远方的群山之中,消失在薄雾之中。这一联进一步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神秘。

尾联“秋景常年逊,民情我泽徯”则表达了作者对当地百姓的同情和对他们生活的期盼。尽管秋景总显得逊色一些,但百姓们的生活依然充满着希望与期待。这里的“徯”字用得十分巧妙,既表达了期盼之情,又隐含着深深的关切之意。

整首诗通过对拒马河两岸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对百姓生活的关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