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爽秋宜狩,天高吉撰辰。
自来传警跸,都觉有精神。
揭露滋兰埒,龙旗出凤闉。
大安舆敬奉,中壸制重陈。
冠剑瞻依近,蘋蘩谒拜新。
触怀愉以戚,问俗富还贫。
念结嵩阳麓,吟期洛水滨。
传闻今岁好,便往阅高囷。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和题干中的关键词,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分析。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答案】
译文:
秋风爽朗适宜狩猎,天空高远吉祥的日月正当时。
自来皇帝出行时警跸声不绝,都觉有精神振作。
揭发滋兰的祭坛界限分明,龙旗飘扬出凤阙门。
大安舆敬奉皇太后,中壸制作重陈。
冠剑瞻仰近侍之人,新进官员拜谒朝廷。
触景而喜又感戚悲,问俗富贫仍存贫苦。
想到嵩阳山麓结庐隐居,想约洛水之滨吟诗相会。
传闻今年好景,便前往观赏收获。
赏析:
首联点明时间、季节及巡狩之事,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诗经·七月》云:“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十一月乌鸟至,十二月履霜。”诗人抓住秋令的特点,用“气爽秋宜狩”一句写景,将秋日郊游的兴致写得盎然有神。
颔联承接上文,进一步描写天子出游时的威武气象,突出了天子的威严。“天高吉撰辰”,意谓秋季是吉祥的时辰,天高气爽;“自来传警跸”,意为自古以来,皇帝出行都戒严,警戒着四方,禁止百姓喧哗。这两句写出了天子出游的气势,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天子的无限景仰之情。
颈联两句,承前启后,写出了天子出游时的威武气象与车驾所经之地的盛况,同时以“揭发滋兰”、“龙旗出凤阕”两个意象,写出了天子出游时的威武气象与车驾所经之地的盛况,同时以“揭发滋兰”、“龙旗出凤阕”两个意象,展现出天子出游时的威武气象与车驾所经之地的盛大场面。
尾联两句承上启下,写出了天子出游时的威武气象,以及车驾所经之地的盛况。尾联两句以“冠剑”、“苹蘩”等意象,表现了天子出游时的威武气象与车驾所经之地的盛况。
全诗以“气爽秋宜狩”开篇,以“鸣銮”作结,中间四句依次写景抒怀。全诗语言平实自然,不事雕琢,但字字珠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