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日临三晋,神霄蹑几棱。
方舆应有志,继武孝孙曾。
【注释】
指日临三晋:即指晋王李存勖。晋王,即晋王李存勖。唐末河东人。后梁太祖。公元926年灭后唐,建后梁,都于汴州(今河南开封)。时在位三年(公元926—929年)而逝。
神霄蹑几棱:神霄,道教名词,即玉清宫,在天上。几棱,星名,二十八宿之一。这里指天穹。
方舆应有志:方舆,古代对国土的别称。
继武孝孙曾:继武,即继袭,继续。孝孙曾,即赵王李克用。赵王是唐代宗室后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恭谒晋王李存勖陵墓之后奉皇太后便道五台山瞻礼曼殊寺时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写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是一首咏古抒怀的佳作。
首句“指日临三晋”,意谓晋王李存勖即将登上三晋大地,这一句是全诗的总领。三晋,泛指南北方的山西、河北和山东三个省区。李存勖是河东人,他统一了三晋,使这一带地区重新成为国家的领土。因此,说“指日临三晋”,既指晋王将要来朝,又是说国家将要中兴。
次句“神霄蹑几棱”,以神话传说中天上的玉清宫比李存勖的陵墓。玉清宫,是道家传说中的最高仙境。“几”为星名,二十八宿之一。这里用来比喻晋王陵墓的高峻,也含有尊崇晋王之意。
三、四两句“方舆应有志,继武孝孙曾”,意思是说天下的方士都应该有志节,像孝孙那样继承先祖的功业。孝孙,即赵王李克用。李克用是唐朝宗室后裔。他曾经率兵与黄巢起义军作战,立下战功,受到唐僖宗的嘉奖。他后来归附朱温,任河东节度使,镇守太原一带。
这首诗写景抒情都很成功。前两句写晋王陵墓的高峻,用玉清宫比之,并把玉清宫当作神仙居所,这是从仙境着想;后两句写方士应继承前代功臣的业绩,是从现实政治着眼。这样,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就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和烘托关系。
最后两句写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瞻礼”,指瞻仰祭奠。“曼殊易州道中得诗”是说诗人在前往五台山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曼殊寺位于今山西省五台县境内,是佛教胜地之一。“得诗”,指得到诗篇。
这首诗是诗人恭谒晋王李存勖陵墓之后奉皇太后便道五台山瞻礼曼殊寺时作的。全诗写景物,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语言清新凝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