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背倚面清溪,几架茅庵称隐栖。
底事烟塘多曲折,不教俗客易寻蹊。
【注释】
题董邦达山水十二幅 其九
曲岸:曲折的河岸。萧斋:清幽的茅舍。
底事:何事。
【赏析】
此诗为董邦达山水画中之第九幅,题为《曲岸萧斋》。画面是:山峦环抱,背靠清溪,几座茅屋掩映其中,隐于山林之中。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山水画卷。
“平山背倚面清溪。”写山势和环境。“平山”是说山体平缓,没有奇峰怪石;“背倚面”指山的两侧都有溪流;“清溪”即清澈的溪水。“几架茅庵称隐栖。”写茅屋。“称”通“衬”,衬托之意。“几架”即几座茅屋;“茅庵”是简陋的草房;“隐栖”即隐居。“几架茅庵称隐栖”,意思是有几座茅屋与周围自然景色相得益彰,构成一处幽静之所。
“底事烟塘多曲折,不教俗客易寻蹊。”写溪水曲折。“底事”即为什么。“烟塘”指有雾或薄霭笼罩的水面;“曲折”指水流曲折迂回;“易寻蹊”是容易找到路的意思。“不教俗客易寻蹊”,是说那弯弯曲曲的溪水,使那些庸俗的人难以找到去处。
整首诗语言朴素、清新,意境优美、宁静,给人以美的享受。作者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