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堂畔石阑围,甲乙由人弗是非。
三度频临收勿幕,劳民劝相慎几微。
【注释】
平山堂:位于苏州城西南,是一处著名的园林。石阑围:指园中的石栏环绕四周。甲乙:指天干地支中的甲和乙,即正月和二月。由人弗是非:任凭人去评说是非。三度:指多次或多次尝试。收勿幕:收起帷幕。劳民:使百姓受苦。劝相:相互勉励。慎几微:小心谨慎。
【赏析】
《第五泉》,诗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白居易曾在《琵琶行》中这样描述“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此诗就是仿拟其词意而作,表达了作者对时事的不满与批评。
“平山堂畔石阑围”,开篇直接点明地点与时间。平山堂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之作,位于苏州城西南,为吴门八景之一,以山水之美著称于世,而此处正是平山堂所在之地,故有“平山堂畔”之说。“石阑围”,描绘了平山堂周围环绕着石头栏杆的景象。
“甲乙由人弗是非”,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舆论的不认同。在古代社会中,人们习惯于以“甲乙丙丁”来划分事物,认为这些事物各有优劣。但诗人却认为,无论好坏,都应任其自然发展,无需人为评说,否则只会增加人们的困扰与烦恼。“由人弗是非”,意味着人们应该学会放下对事物的评判与偏见,不必再去纠结其中的是非对错。
“三度频临收勿幕,劳民劝相慎几微”,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看法。这里所说的“三度频临”,意味着自己曾多次试图改变现状,但每次都无功而返。而“收勿幕”则是指收起了所有的希望与期待,不再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劳民劝相慎几微”,意指自己一直在努力劝导民众,让他们能够更加谨慎地对待生活中的微小细节。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努力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这首诗通过描写平山堂周围的景色以及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时事的不满与批评。同时,诗人也通过诗句传达出了对世事的深深忧虑与无奈。这种忧虑与无奈既是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映,也是对自己理想与追求的坚持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