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棱翠叶簇花黄,晓砌扶疏滟露光。
卉里解存岁寒意,春阳不向向秋阳。
【注解】
金廷标:南宋诗人,字彦承,号东山居士,台州仙居人。
秋英十二种:指《全唐诗》卷六百四十八中“金廷标”的《秋英十二种》。
棱棱翠叶簇花黄:形容秋天菊花盛开时的叶子和花朵。棱棱:形容菊花花瓣层层叠叠的样子。翠叶、黄花:形容菊花的叶子和花的颜色。
晓砌扶疏滟露光:指早晨的台阶上长满了菊花,阳光下闪耀着露水。晓砌、扶疏、滟露光:都描写了菊花盛开的景象。
卉里解存岁寒意:在花卉中能体现出冬天寒冷的特点。岁寒:指冬天。卉里、岁寒意:都是指菊花能在冬天开花。
春阳不向向秋阳:春天的阳光不向着秋天的阳光。向:对着、朝着。
【赏析】
这是一首咏菊诗,写菊花不畏严寒,傲然绽放的品格。首句点明题意,次句写菊花的外形特征,第三、四句写菊花的品性及特点。
此诗是作者于绍兴四年(1134)所作,当时作者正在杭州任通判。这首诗以写景为主。前两句写菊,后两句咏菊。
第一句“棱棱翠叶簇花黄”,先勾画出一幅色彩鲜丽的画面:在初升的晨曦中,阶砌上开满了金黄色的菊花,它们层层叠叠,犹如翡翠般碧绿,与黄色的菊花交相辉映。
第二句“晓砌扶疏滟露光”,再进一步渲染这一片菊花盛开的盛景:清晨,当人们踏着露珠来到阶砌之前,发现这里长满了菊花,它们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晶莹的露珠,好像珍珠一样。
第三句“卉里解存岁寒意”,诗人把重点放在菊花之上,它不仅颜色艳丽,更具有坚韧不拔的品格,正如“岁寒三友”中的梅和松,在严寒的环境中依然能够傲然屹立。这里的“卉”指的是花卉一类植物,而“岁寒意”则是指寒冬的意味。
第四句“春阳不向向秋阳”,则是说在春天里,太阳的温暖并不仅仅照射在地面上,也照射在菊花身上。这句诗既表明了春天的温暖,又暗示了菊花能够在寒冬中开放,其生命力顽强得令人惊叹。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传达出作者对菊花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悟以及自己的品格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