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集延将拔达山,岂能自外八鸿间。
行看往遗来俘献,兵气全销唱凯还。
注释:
副将军富德奏报小和卓木霍集占亦望风先逃叶尔奇木回众投诚拟平定回部凯歌十首 其十
安集延将:在今新疆境内。拔达山:人名,是安集延的将领。岂能自外八鸿间:“岂能”是“哪里能够”、“如何可能”的意思。“自外”,指远离中原或自己的本位。“八鸿”,指八方。“间”,即间隔、隔阂。这里指中原与西域之间的隔阂。这句意思是说,一个普通的将领(安集延的)怎么能不关心中原呢?(当然,也暗示了对清军收复失地的决心)。行看往遗来俘献:意即“走着看看那些被俘的人送来投降的人”。这里指的是清军所到之处,被俘的人就前来投降。兵气全销唱凯还:意即“士兵的士气全部消散,只有胜利者才能返回故乡”。这是一首反映清军进军西域,大获全胜,收复失地的诗。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乾隆年间,清军进军西域,大获全胜,收复失地时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清军的胜利,歌颂了军队英勇善战的精神,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和谐的美好愿望。
诗人开篇就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面。他提到副将军富德奏报小和卓木霍集占亦望风先逃叶尔奇木回众投诚拟平定回部凯歌十首 其十,这里的“副将军”和“小和卓木霍集占”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而“亦望风先逃”则描绘了小和卓木霍集占的败退情景。接着,他以“岂”字开头,反问自己为何要担忧远方的事情,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胸怀。这种超越时空的胸怀,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诗人描述了士兵们英勇善战的场景。他们行走在战场上,看着那些被俘来投降的人,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正是诗人所赞扬的。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士兵们的描述,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和谐的美好愿望。
诗人以“兵气全销唱凯还”结束全诗,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期待和信心。他认为只有胜利者才能返回故乡,而士兵们的英勇精神和坚定信念,正是他们取得胜利的关键。这种对于国家统一的期待和信心,也正是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军的胜利,歌颂了军队英勇善战的精神,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和谐的美好愿望。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敏锐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