槎枒古树石嶙峋,茅屋空空压岸唇。
泌之洋洋饥可乐,不知将以付何人。

注释:

槎枒(chá yā):树枝交错,参差不齐的样子。

石嶙峋(lín xún):石头重叠堆积的样子。

茅屋空空:空荡荡的茅草屋顶。

泌之洋洋:泌出清澈的水来,形容水声响亮。

不知将以何人付:不知道要送给谁。

赏析:

这首诗是董邦达为山水画题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首句“槎枒古树石嶙峋”,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古老而苍劲的山林景象。槎枒,即树木交错生长的样子;古树,指历经岁月沧桑的老树;石嶙峋,形容山石重叠、参差不齐的样子。这些词汇共同营造出一种古朴、野逸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静谧的山林之中。接下来一句“茅屋空空压岸唇”,则进一步展现了这幅画的静谧之美。空寂的茅屋静静地坐落在岸边,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仿佛与大地相依为命。这种空寂之感,既体现了画家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第三句“泌之洋洋饥可乐”,则是对这幅画中自然景色的赞美。这里的“泌之洋洋”形容溪水清澈流淌,声音清脆悦耳;“饥可乐”则是指溪水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宛如珍珠般璀璨耀眼。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更传达了一种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它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激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这也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最后一句“不知将以何人付”,则表达了画家对这幅画未来的期待和寄托。他不知道这幅画将会被赠予给谁,也不确定这幅画最终会如何被使用。但这正是这幅画的魅力所在——它没有明确的归宿,也没有固定的主人。它可以成为艺术家的灵感来源,也可以成为收藏家们欣赏的对象。更重要的是,这幅画可以成为人们心中对美好自然的追求和向往的象征。因此,画家希望这幅画能够发挥其最大价值,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