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传陆晓与张融,岂在堤杨渎水中。
千载游人常想像,故应何点叹高风。

注释:

交让渎:古代水运交通要道,在今江苏苏州西北。陆晓与张融是吴地的名人。堤杨渎水中:即指堤边杨树丛中的古河道。千载游人常想像,故应何点叹高风:千年来,往来的人常常想象着这些古迹,所以应该赞叹他们的高风亮节(陆、张二公都是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吴地旧迹的五言古诗。全诗共十二句,前七言分别描述了交让渎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以及历史名人,后五言则是对这十二位历史名人的评价和赞美,其中也蕴含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感慨。

“迹传陆晓与张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交让渎这个地方的遗迹,是由陆晓和张融两位历史上著名的文人所传下来的。陆晓和张融都是吴地人,他们都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他们的作品和事迹一直被后人传颂。

“岂在堤杨渎水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些遗迹并不是仅仅存在于堤边的杨树下的古河道中。这里的“堤”指的是吴地的堤防,而“杨”则是指杨柳树。古人认为杨柳树是吉祥的象征,因此,这里所说的“堤”和“杨”实际上是在强调这些遗迹的重要性和意义。

“千载游人常想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千百年来,无数的游客总是在想象着这些遗迹的样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和对过去的向往。

“故应何点叹高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些遗迹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它们所代表的高风亮节的精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敬畏和对于道德品质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人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品质的追求和敬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