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窗清似玉壶冰,偶暇凭临讵未应。
常住此中合谁是,翻饶窗外碧崚嶒。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词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分析诗歌的意境”“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赏析。“千尺雪叠去岁韵 其二”的意思是:窗前玉壶冰一样的明净,偶尔闲暇登临,岂是偶然?常住此处能是谁?翻惹窗外碧峰高耸。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雪为友,以月为伴,将雪拟人化,赋予其人格,写出了雪的高洁品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雪的喜爱之情。从全诗看,诗人运用了白描手法,把一个“雪”字写活。
【答案】
(1)“轩窗清似玉壶冰”:轩窗,即窗子;玉壶冰,形容窗户上的水珠晶莹剔透如同玉壶中的冰块一样。比喻窗子十分清澈明亮。 (2)“偶暇凭临讵未应”:偶暇,有空;讵,通‘菊’,表示反问的语气;凭,倚;应,应允。意思是说,我偶尔空闲的时候,也不见得会登上窗台观赏这美丽的雪花。(3)“常住此中合谁是”:常住,常常居住;谁(shú),代词,这里指自己。意思是说我常常居住在这个窗台上,究竟还有谁来呢?(4)“翻饶窗外碧崚嶒”:翻饶,反倒是、却的意思;碧崚嶒,形容窗外的山峰高峻而陡峭。意思是说反而让窗外的山峰显得更加陡峭高峻。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窗前观赏雪景,由雪联想到人生,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首句写景。诗人用“轩窗清似玉壶冰”一句写窗前之景,窗前的景色与玉壶中的冰块相似,说明诗人此时的心情十分宁静。
第二句写情。诗人用“偶尔闲暇凭临讵未应”一句写诗人此时的心境,他并不想欣赏眼前的美景,而是想到自己常常居住在这个窗台之上,究竟是谁能够来欣赏呢?诗人的这一疑问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第三句写景。诗人用“常住此中合谁是”一句写窗外之景,窗外的景色如此美妙,那么到底还有谁能欣赏呢?作者认为只有自己可以欣赏。
末句写景。诗人用“翻饶窗外碧崚嶒”一句写窗外之景,窗外的山峰如此高峻,那么到底是谁才能站在山巅上呢?作者认为只有自己才能够站在山巅上欣赏到这美景。
整首诗通过对窗内外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