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路端宜趁晓凉,溯洄偶此泛烟航。
谁知伊轧棹声里,瞥过长河十里强。

【注释】

川路:指长江。端宜:应该。趁晓凉:趁着早晨凉爽的时候。溯洄:逆流而上。伊轧:水流声,这里用“伊轧”二字形容水势湍急。棹声里:在划桨声中。瞥过:擦肩而过。十里强:一里多一点。

【赏析】

这首五绝是作者乘船沿长江西上时所吟咏的杂感,抒写自己游历江南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川路端宜趁晓凉”,是诗人在清晨泛舟江行时的感受。“川路”,即长江。“端宜”,应当。这句的意思是诗人认为,长江两岸风光明媚,晨凉可人,正适宜趁早凉乘舟游览呢。“川路”点明诗题,说明诗人是在长江边航行。

次句“溯洄偶此泛烟航”,是说诗人有时也顺着江流逆流而上,乘舟漫游。“溯洄”,就是逆流而上。这句中的两个“此”字,分别指顺流与逆流,说明诗人乘舟游览,有时顺流而下(如第一句),有时逆流而上(如第二句)。“泛烟航”,泛指江上的小舟,烟波浩渺,景色宜人,所以诗人乘舟漫游时,心情十分舒畅。

第三句“谁知伊轧棹声里”,承上启下,承接前两句诗意,写江行中的见闻感受。“伊轧”,形容水声激越,像在用力摇动的样子。这句意思是说:谁能料到在这激流湍急的江面上,划桨声震耳欲聋,而我却浑然不觉?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末句“瞥过长河十里强”,是诗人泛舟长江时所见到的景象。“瞥过”,形容划桨声与江面摩擦的声响。“十里强”,一里多一点点的距离。诗人在描写这一景象时,运用了一个“强”字,既写出了自己划桨声与江面摩擦的声音,也写出了划桨声在水面上回荡的声音,更显出了划桨人的矫健与有力,从而突出了诗人自己乘舟江行的情景。

这首诗是诗人乘舟长江时所写的一组杂咏,写的虽是江行中的见闻感受,却充满了诗人的生活情趣。诗的前两句是说,早晨泛舟江行,顺流而下,沿途风光秀丽;逆流而上,则领略到江上烟波浩渺、景色宜人的美妙境界。后两句写诗人乘舟江行时所看到的景象。由于划桨声震耳欲聋,而自己却浑然不觉,因此,当看到江面上水波飞溅、船影摇曳时,便感到十分惊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