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避仇还不避亲,得教叔向慕斯人。
若无祁大夫之志,未可轻言德行淳。
【注释】
不避仇还不避亲,:不因亲人而避开,也不因仇人而避开。
得教叔向慕斯人:得到教诲而仰慕这样的人。叔向是春秋时卫国的大夫,曾劝卫献公要“以德辅政”,不要“恃众侮寡,恃勇凌智”。
若非祁大夫之志,未可轻言德行纯:如果不像祁大夫那样有高尚的品德,不要轻易地说这个人的德行淳厚。
【赏析】
《偶题》是一首七绝。此诗首句点出主题,二句说明作者对友人品德的钦敬,三、四句进一步指出了友人的高尚品质,五句又强调了朋友的品德。全诗语言平易自然,却能道出深意;篇幅短小精悍,却能发人深思。
首句点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不避”二字,写出两人关系之好,也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敬重之意。“不避亲”和“不避仇”相对照,更突出了诗人对友人的尊敬。
次句紧承上句而来,写对友人的敬佩之情。“得教”二字,表明诗人对友人的崇敬之情。这里诗人把友人比作春秋时的卫国大夫叔向,说这位朋友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
第三句是全诗的重点。这句中用了一个典故——“祁大夫”,即祁奚。他是春秋时晋国的大臣,晋悼公时任中军尉,后任司空,他推荐贤能,举贤不避亲疏,因此深受百姓爱戴。这里诗人把友人比作祁奚,表明了他对友人的敬重。
第四句是对友人品德的评价,也是整首诗的核心。诗人用“未可轻言德行淳”一句,表明了自己对友人的肯定和赞扬。这既是对他人品的肯定,也是对友情的赞美。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结束,也是对友人的祝愿。诗人在这里用“未可轻言德行淳”这一评价来勉励友人,希望他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继续保持高尚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