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太液已稀声,何事山中复嘒鸣。
应为重听将隔岁,不辞鼓翼趁暄晴。
【注释】
- 太液:汉宫名。汉武帝所建,在长安城西北。
- 稀声:稀疏的声音。
- 山中:指深秋的山林。
- 何事:为什么。
- 复:又、再。
- 嘒(xuè)鸣:蝉鸣声。
- 隔岁:隔开一年。
- 应为:应当是。
- 鼓翼:翅膀振动欲飞的样子。
- 趁暄晴:趁着晴天暖和。暄,温暖。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自比。全诗用拟人的方法,通过描写蝉声的变化和蝉对环境的适应,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写秋日太液池中的蝉儿已经稀少地发出声音,而深秋的山林中又传来了蝉鸣。这里用了“稀”字来形容池中蝉声之少,也暗示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
颔联写蝉鸣的原因。它认为蝉之所以再次发出声音,是因为它在重听之后感到隔了一年,所以才不辞辛苦地振翅高飞,趁着天气晴朗的时候发出声音。这里的“重听”,既指蝉鸣声,也可以理解为对隐居生活的一种怀念。
尾联则进一步描绘了蝉鸣的情景。它认为蝉之所以再次发出声音,是因为它在重听之后感到隔了一年,所以才不辞辛苦地振翅高飞,趁着天气晴朗的时候发出声音。这里的“重听”,既指蝉鸣声,也可以理解为对隐居生活的一种怀念。而“趁暄晴”则表明诗人希望在这个美好的时节能够尽情享受生活。
这首咏物诗通过对蝉鸣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它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使得整首诗都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气息,让人仿佛能够听到那悦耳的蝉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