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松弱竹合比邻,岂必忘年觅友人。
梵夹静翻参色相,如来端的有三身。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诗人通过松篁、峭山、老松、弱竹等景象,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松篁:松树和竹林。峭茜(qiào cì):陡峭的山峰。
“老松弱竹合比邻”,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老松与弱竹并排生长,相互依偎,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观。这里的“老”字,既是对松树年龄的描写,也是对松树坚韧生命力的象征。
“岂必忘年觅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感悟。这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及在自然美景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愿望。
“梵夹静翻参色相”,描绘了佛教经典《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二中的一段文字。这句话的意思是,佛祖在静谧的环境中翻阅经书,参透了世间的色相,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这里以佛经为引,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美和生命哲理的思考。
“如来端的有三身”,是说佛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应身。在这里,诗人通过对这三身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和敬仰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真谛的追问和探索。
赏析:
这首诗以松篁、峭山、老松、弱竹等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佛法的研究和领悟,进一步拓展了诗歌的主题内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