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曾高处不胜寒,切颢危峰俯碧澜。
逡巡二客相评度,拟向层霄以上看。
【注释】
唐寅,字伯虎,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后赤壁:即《赤壁赋》。
几曾:何曾。高处不胜寒,形容高耸入云的山峰上寒气逼人,令人生畏。
切颢:陡峭。危峰俯碧澜:山巅直插碧水之上,形容山峰高耸入云,气势雄伟。
逡巡:迟疑不决的样子。二客,指诗人自己与友人。
拟向层霄以上看:准备登高远望,俯瞰大地。
赏析:
这是一首咏景诗,写诗人登临赤壁(在今湖北省黄石市西北)时的感受。诗中通过描写赤壁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胸怀壮志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前两句“几曾高处不胜寒,切颢危峰俯碧澜”,描绘了一幅峻峭巍峨的山峰图。诗人站在高处,不禁感叹道:“这是多么高的山峰啊!它直刺蓝天,仿佛要触到碧波之中。”这里的“几曾”是“何曾”的谐音,表示“哪里曾见过”的意思。而“切颢”则是指陡峭的山崖,用来形容山峰之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俯碧澜”也是对山峰的高度的一种形象化描述,既突出了山峰之高,也暗示了其险峻。
后两句“逡巡二客相评度,拟向层霄以上看”,则是对诗人自身的一种内心独白。诗人在登临高处之后,开始与两位朋友一起讨论起这座高山来。他们相互评价着对方的观察能力和胆识,并纷纷表达出想要进一步攀登的愿望。这里,诗人以“逡巡”形容两人犹豫不决的神情,而“拟向层霄以上看”则表达了他们渴望挑战更高境界的决心。这里的“层霄”是指高空,用来形容山峰的高耸入云,同时也象征着人生的巅峰和无限可能。
整首诗通过描绘赤壁的壮丽景色和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困难的勇敢面对。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追求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