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秋来孰与为,金风玉露又斯时。
生秋庭里拈前句,瞥眼翻成隔岁诗。

【注释】

  1. “孰与为”:谁能够比得上?
  2. “金风玉露”:秋风,秋露。
  3. “生秋庭里”:在秋日的庭院中。
  4. “拈前句”:即“拈来”,指随意取用或引用现成的词语。
  5. “瞥眼”:一眨眼之间。
  6. “隔岁”:一年之后。
  7. “赏析”: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及情感表达的评论。

【译文】
秋天过去又来临,谁能与它相比拟。
秋风秋露又是此时,我在庭中随手拈取前人的诗句。
转眼间又过了一年,我把它写成了一首新的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立秋之际所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首句“秋去秋来孰与为”,直接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即“秋去秋来”这个现象是否值得深思。这里的“孰与为”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困惑和思考。第二句“金风玉露又斯时”,则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这句诗中的“金风玉露”是指秋风和秋露,它们象征着秋天的美好和丰收。而“又斯时”则表示这种美景总是在不断重复出现。第三句“生秋庭里拈前句”,则是说诗人在秋天的庭院中随意地引用了前人的作品,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句诗中的“生秋庭里”暗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而“拈前句”则表明了他想要借鉴前人的经验。最后一句“瞥眼翻成隔岁诗”,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意思是说诗人一眨眼之间就写出了一首诗。这既是对自己的赞美,也是对诗歌创作的肯定。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