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田海水几回更,此地千秋识遁亨。
避世不缘逢叔世,伯夷难擅圣之清。

第一句:箕山,地名,在今河南鹿邑东。

第二句:桑田海水,比喻世事变幻莫测。《庄子·逍遥游》中说:“吾丧我。”意思是忘掉自己和世界,与天地合一,随遇而安。此诗用“几回更”形容世事变幻无常。

第三句:遁亨,指避世隐居。此句意谓此处千年如一日,人们可以在这里寻找到隐逸的踪迹。

第四句:避世,指逃避现实政治。不缘,即不是因为。叔世,指孔子去世时孔子的儿子孔鲤尚年幼,未能理解父亲的遗志。

第五句: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因反对武王伐纣,耻食周粟而死。难擅圣之清,伯夷是古代隐士的典型代表。

赏析:

首句中的“箕山,地名,在今河南鹿邑东”,为读者指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箕山,位于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县东部。这里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的地方。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他们的足迹和诗歌。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第二句“桑田海水几回更,此地千秋识遁亨”,诗人通过“桑田海水”这一意象,形象地描绘了世事的变迁和沧桑。这里的“几回更”表达了世事的无常,如同桑田变成大海一般。而“此地千秋”则表明这里是人们可以长久居住的地方,象征着一种永恒的安宁和宁静。同时,“识遁亨”也暗示了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隐逸的生活状态,与天地合一,随遇而安。

第三句“避世不缘逢叔世,伯夷难擅圣之清”,诗人进一步强调了避世的原因。这里的“不缘”表示不是刻意而为,而是自然而然的选择。而“伯夷”则引用了古代著名的隐士伯夷的故事,他因反对武王伐纣而自杀。这里的“叔世”指的是孔子去世时孔子的儿子孔鲤尚年幼,未能理解父亲的遗志。因此,诗人认为避世并不是为了追求名利富贵,而是为了避免卷入世俗纷争和政治斗争。同时,他也认为伯夷虽然有高洁的品格,但难以达到圣人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箕山的描述和对避世原因的分析,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他不仅关注个人的隐逸生活,更关注社会的和谐稳定。他认为真正的隐逸生活应该是一种与世隔绝、与人为善的状态,而不是逃避现实、消极颓废的生活方式。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也是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