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迤逦度箕山,问答碑前夕照殷。
巢许有知应抱恨,孤踪何自噪人间。
【注释】:箕山:山名,在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南。
【赏析】:箕山,又名箕峰,在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南。此山高约70米,山上有古迹多处。传说商代贤人箕子曾逃于此。箕子为殷纣王之叔父,纣王以炮烙之法残害他,箕子不忍其君行残暴之事,乃奔周。武王伐纣,箕子又逃往朝鲜半岛的箕山,后人称其地曰箕岭。箕山因有箕子的传说而著称,历代文人骚客多来此游览赋诗。这首诗即题于箕山的石碑之前。诗人面对巍峨壮丽的箕山,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首二句写诗人登临箕山,看到山势蜿蜒曲折,越过山顶,才到达目的地。“度”字写出了诗人登山的艰辛和艰难。次句写登上山顶后看到的景象。诗人站在山顶上极目远眺,只见太阳刚刚升起,照在箕山上,辉映出一派辉煌灿烂的景象。“殷”字用来形容日出的光芒,说明日色正红,阳光灿烂,给人以美的享受。三、四两句是说诗人登上箕山,看到碑亭里的铭文,想到巢父许由的故事,感到十分惋惜。因为巢父许由是尧舜时期的贤人。他们隐居山林,不肯做官,过着清闲的生活。可是现在却有人在那里炫耀自己的富贵功名,使巢父许由这样的贤人也只好抱恨终生。尾联写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如今也只得在人间噪扰了。“噪”字写出了他们的无奈,同时也表现了他们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