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然倡和独何情,阁阁溪边太闹生。
不是穿池育尔辈,存身无术岂能鸣。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情感的把握。解答时,要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所写之景,理解诗歌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因此答题时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意思,注意题干的要求。
群然:纷纷。倡和:互相应和,即唱和。阁阁(gē):形容声音杂乱。生:生气勃勃的样子。穿池:《列子•汤问》说:“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此指蛙鸣之声。尔辈:你们。存身无术岂能鸣:没有本领怎么能发出声响呢?存身:生存或生活;无术:没有办法,没有技能。鸣:鸣叫。赏析:这是一首七绝,是诗人自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对蛙鸣声的厌恶之情。全诗语言平易,明白如话,但意蕴深厚。首句以“倡和”二字领起,表明了诗人的态度——不随波逐流,不附庸风雅。次句点明主旨,突出诗人对蛙声的不满。第三句运用典故,借伯牙弹琴的故事来比喻青蛙鸣叫,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诗人讨厌蛙鸣的原因。末句用反诘的语气表明诗人的态度——没有本领就不能发出声响。整首小诗构思巧妙,立意独特,富有哲理性,耐人寻味。
【答案】
①群然倡和独何情:纷纷唱和,只有我独自感到什么?
②阁阁溪边太闹生:声音嘈杂,吵得人无法安宁,简直像闹市一般。
③不是穿池育尔辈:如果不是你穿池养着这些家伙,它们怎能在这里鸣叫?
④存身无术岂能鸣:如果没有本领,又怎么能叫唤呢?
赏析:这首诗表面上写蛙鸣,实际是在讽刺那些喜欢附庸风雅的人,表现了诗人对这种附庸风雅行为的憎恶和鄙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