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白风清千古心,巉岩一啸响留今。
相从二客伊谁氏,应是小任与大任。

【解析】

题赵伯驹画《后赤壁赋图》其一:月白风清千古心,巉岩一啸响留今。相从二客伊谁氏,应是小任与大任。

[译文]

月明星净的夜晚,清风徐来,令人感慨万千的往事。陡峭的山崖上,一声长啸回荡在山谷之间。你和谁一同来到这里呢?应该是小任先生和小任夫人吧!

[赏析]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诗人因苏轼“乌台诗案”而遭贬谪黄州。他此时在黄州寓居定慧院,经常到城外游览。赵伯驹的《后赤壁赋图》是他游黄州时所作。诗人对这幅画十分赞赏,于是写下了这首七绝。

首句中的“千古心”三字,是诗人对赵伯驹的赞美。“千古”二字,不仅表明画家的作品具有历史的价值,而且暗示画家本人也是一位有远见的智者,他的作品能超越时空的界限,影响后世千秋万代。“月白风清”,既点明时间,又写出了环境的清雅。“心”字,是全篇的关键,它既是指赵伯驹的作品,又是诗人自己的心境。“心”也暗含着一种哲理:只有“心”才能理解“心”。第二句写画中景色:峭壁耸立,山峰高峻挺拔;山腰以上,一片青松郁郁葱葱。这些描写都出自诗人的想象。这一句中,“巉岩”、“一啸”、“响留今”三个动词,都是表现画中人物的气度不凡、神采飞扬。“相从”二字,表明自己与画家的关系,即同道之人。“伊谁氏”三个字,说明自己与画家同为知音。“应是小任”和“大任”,是说画家在艺术上的成就,既指其画技高超,又指其胸怀宽广。

第三两句是说画家与友人一起欣赏画中的美景,其中“二客”指诗人自己和朋友。“小任”和“大任”,既指画家在画艺上的造诣,又指他在社会上的地位。

这首诗的构思精巧。前三句写景,四句抒情。“月白风清千古心,巉岩一啸响留今。”写景,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前两句先写景,后两句才抒发感情。这种写法叫做倒叙手法,即先说结果,再说原因。这样写,更能突出诗人对赵伯驹画作的喜爱之情。

“月白风清千古心,巉岩一啸响留今。”这两句诗,把读者引入了一个清新秀丽、宁静优美的境界之中。“月白风清”,既点明了时间,又写出了环境的清雅;“千古心”三字,是诗人对赵伯驹的赞颂之词,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幅画作的喜爱之情。“巉岩一啸响留今”,“巉岩”、“一啸”、“响留今”等词语,都表现了画中人物的气度不凡、神采飞扬。这两句诗中,“月白”二字,既是对时间的描绘,又是对环境的渲染;“风清”二字,既是对氛围的描述,又是对心情的表达。“月白风清千古心”一句,既写出了画中所处环境的特点——月白风清,又写出了画中人物的心情——千古心。这两句诗中,既有实写,又有虚写。实写是写画中景物的特点和画中人物的心情;虚写是写诗人的感受和思考。虚实结合,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自然、富有情趣。

“相从二客伊谁氏”这句诗,既写了自己与画家朋友之间的交往,又表达了自己对画家的敬佩之情。“应是小任与大任”,这句诗不仅指出了画家在画艺上的造诣,更指出了他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二客”是指诗人和朋友。“伊谁氏”三字是对画家的敬称。这一句中,诗人以“小任”和“大任”来形容画家的才华和地位。

“相从二客伊谁氏,应是小任与大任。”这一联诗句中,既有实写,又有虚写。实写是说诗人和朋友共同欣赏画作;虚写是说诗人对画家的敬佩之情。虚实结合,使诗歌更具韵味。

本诗的写作特点主要有:第一,构思精巧,前后照应,层次分明;第二,语言优美流畅,富有音乐美;第三,用典贴切,不露痕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